阅读历史 |

二 爱的饭缸 (第2/2页)

加入书签

“不是刚吃饭吗?”父亲问道。

“几个汤圆,没事的,尝点味道。”女儿说道:“我请客,用我家教挣的钱。”余又朵有点快乐地拉着父亲胳膊加快了步伐。

他们边走边聊了起来,余又朵一直没有来得及问家里情况,这时问道:“妈,身体可好?”

“挺好的。”

“二姐,三姐如何?”

父亲说:“都挺好的,二姐家孩子,你妈在帮忙带。三姐怀孕了,经常回家,老五上高二了成绩比较稳定。”

“那大姐如何?”余又朵似乎有点小心地问。

“还好,暂时找了个收钱的工作。”父亲有些无力地说。

“那不也挺好的吗?”女儿说。

“哎,她总觉得不是正式工作,埋怨我不关心她,家里的事多,耽误了她学习,招工考试也考不上,我也没有本事给她安排工作。”父亲有些失落地说。

余又朵看着父亲,不知道说什么好。她知道父亲很善良,说话做事总会顾及他人感受。她父亲说的是家里事多,而不说孩子多,他是担心余又朵有心理负担,避免她认为是自己的存在也影响了大姐。

余又朵在家是老四,在她出生后,她的母亲见又是女儿,倒是动了心,想把她送人,她父亲坚决反对,这是余又朵对父亲一直没有一句怨言的重要原因。因为余又朵身体并不好,夏天稍不注意就会中暑。她想要是把她送到哪个农村家庭,不给她读书,仅靠体力吃饭,那她可有多惨!

妹妹出生时,余又朵已经有记忆了。记得那年还在农村老家,母亲见又生了个女孩,多少有些失落。余又朵的父亲当时还在外地工作,特地打电话到大队部让人带话安慰她母亲,叮嘱绝不允许送人或换个男孩。

当年是年仅13岁的大姐照顾母亲月子及一大家子六口人的日常生活,5岁的小又朵也帮忙洗洗尿布什么的。小又朵总是守护在妹妹身边,特别担心有人把妹妹抱走,后来就不用担心了。因为父亲抽空回来了几天,明确告诉她母亲:哪怕再苦再累自己的骨肉都要留在身边!她父亲说他就没有儿子的命,决定以后不再生孩子了,把这五个女儿平安养大。即使他哥哥家有三个儿子,说要过继一个给他,他也没有接受。他说这样自己的女儿们会觉得他重男轻女,对女儿们不公平,担心女儿们心理难受。

这次父亲特意送饭缸令她很意外,因为父亲虽然疼爱她们姐妹,但是一直把工作看成是第一重要的事。这次她也很感动,想着父亲对自己的用心,她把父亲的胳膊挽得更紧,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通庆汤圆”店,店里人有点多。女儿让父亲先找个位置,她去排队张罗买了两碗汤圆,她给父亲端了碗肉的,自己留了碗芝麻的。

父亲用勺子舀了两个汤圆给女儿,说:“我刚吃饭的,吃不了那么多。”

女儿没有拒绝,而是舀了自己碗里的芝麻汤圆给父亲:“你也尝尝芝麻的。”

“芝麻的闻道也不错,好香,我觉得这个汤圆和妈做的汤圆差不了多少。我觉得现在人也不必非要追求所谓正式工作,自己做点买卖不也挺好的吗?你看他们这个生意做得就很不错。”

女儿边吃边说:“现在改革开放,国家鼓励做生意,可以鼓励大姐去做点生意,只要能挣钱就好,何必纠结工作正式不正式的?爸,你说是不是吧?”余又朵自从上大学之后,她对社会以及人生多了些观察与思考。bigétν

父亲听了笑笑说:“家里又没有人做生意,她哪会做生意?”

“不会,学呀,不试怎么行?让大姐和妈开个这样的小吃店不也挺好的吗?”女儿饶有兴趣说道。

“你妈有高血压,你大姐一个人哪里行?,我工作又忙,没有人帮她。”父亲摇摇头说。

余又朵感觉到了父亲认为她的想法不现实,也不争执,就换了个话题,问道:“我开学借的钱还了吗?”

“我发了工资,慢慢还点,你也不用惦记。”父亲说。

“你真不用给我寄钱,上个月寄的50元,我还没有用完。”余又朵急切地说,因她读书让家里欠债她很内疚,不管是多少钱。

“过几年你退休,正好我也毕业了,我来资助老五,你也不用太担心。”余又朵想替父亲分忧。

“我还有几年退休,你也不要考虑太多,自己好好学习!”父亲用一贯安慰他人的语气说道。

“我会好好学习的,你真不要给我寄钱了,我需要钱再写信告诉你。”余又朵反复强调。

“嗯,嗯”父亲敷衍道,“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去汽车站吧。”

余又朵陪着父亲买好票,看着他进了候车室。她发现父亲的背已经没有以前挺拔,脚步也不如以前快捷。在她印象中,以前的父亲总是脚步匆匆,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今天看来已大不如以前,她想她父亲在慢慢变老,好在她已渐渐成年了,以后要好好孝敬他!她一直站在路边等着那趟车离开,父亲在车上也看见了她,向她挥挥手,示意让她回去,她才离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