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二十二 老好书记 (第2/2页)

加入书签

余又朵说:“是的,我还记得,有次我大姐找我爸爸吵,说有人找她合伙投资搞珍珠养殖,出资两千元,大姐想让我爸爸出面在信用社贷款,稳赚不赔的事。我爸爸就是不同意,一说,他不能开口,这样是以权谋私;二说,这个也有风险,万一亏了怎么办?”

戴书记说:“是的,那是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以后,农业乡搞土地承包,渔业乡也开始搞承包了。国家提出‘国家、集体一起上,大小水面一起养’,组织发展养殖业,鼓励渔民搞个体水产养殖。有些干部参与养殖,用银行贷款,用原公社的资源。你爸爸是没有参与的。”

“是的呦,后来参股的干部都挣了钱,我大姐就很生我爸爸的气。我当年上大学家里500元报名费都拿不出来,后来听人说,同年南隅乡有个副书记,是谁我就不说了,就在团州买房了,一次性都拿出了4万。”余又朵又苦笑着说。

戴书记说:“是的,当年有的干部胆子大,敢贷款参与养殖,我也不敢。不过当年渔民承包方式、承包基数、年限等等,很多事情都需要乡政府领导拍板。我知道,你爸爸做为书记,一把手,确实也难。你爸爸为了避嫌,拒绝你大姐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谢谢你,我也能理解我爸爸,但是有的人不那么认为,以为我爸爸趁改革一定得了好处。”

“是的,有的渔民也很坏,矛盾也很多。不明事理的渔民,以为每个干部都会参与承包分红,我也被冤枉。”戴书记说道。

余又朵无奈地说:“是的呦,我说我上大学500元报名费都没有,我的同学都不相信,说:‘你家还没有钱呀,你爸爸是公社书记’。我小不谙世事,懂事迟,现在我也能理解我大姐生我爸爸的气原因。但是没有办法,我爸爸就是那样的人,你要他自私,他做不到怎么办呢?”

戴书记说:“是的,你父亲人太善了,一心为公。他其实做了很多好事情,渔民不一定领情。”

“麻烦戴书记说点具体的?”

“比如当年国有资产就那么多,有的人厉害霸占了国有资产不放,你爸爸和我们就要出面协调,让人放弃既得的好处,那不就得罪人呀。分到资产的也不会感谢我们,觉得那是他们应该得到的。不满意的渔民还得一个个做工作,有时候还有生命危险。”

余又朵很惊讶说:“啊?还有生命危险?”

戴书记直起身子,说“怎么没有危险呀?有次我们下队,去了一家渔户做工作,做不通,直到晚上。突然天色大变,起大风了,湖水把船抛的很高,我们都吓死了。虽然我们会游泳,但是对于这种突发的大风大浪,我们还是很害怕,我问你爸爸怕不拍?你爸爸说不怕。”ъitv

余又朵听了很难过,但突然想:也许老天爷对我们还算不太坏。父亲如此热爱工作,如果不幸发生早十年,那时她才小学毕业,她怎么可能后来上大学?她摇摇头,那样后果不堪设想。她安慰自己:虽然觉得父亲意外很不幸,庆幸只是没有更不幸。

谈话结束后,戴书记表示回去还会手写一份回忆材料给她,令余又朵非常感动。

2022年7月18日上午,余又朵在一家本市养老院找到了另一位原南隅乡的干部,妇女主任,谢英。谢主任有八十四岁了,背有些弯。余又朵一看见她走路腿脚不是很利索,赶紧扶着谢主任坐在椅子上。

谢主任说活很轻很慢,她谈到余又朵父亲的人品与工作作风,都是大家的共识。余又朵让她回忆具体的事情,毕竟过去四十年左右了,她年纪已大,很多事情她一时想不起来。余又朵提醒她关于83年的抗洪,谢主任倒是想起来一些事情。

83年夏季的洪水,余又朵记忆很深,因为从那时她对父亲有了点思考。

当年她家住的地方,叫黄家墩,地势比较高,周围都是水域。当时的乡镇政府,卫生院,学校等乡政府机关、单位,都在这个墩子上。

那年暑假的一天,余又朵正在家外门口玩耍,突然看见她父亲吃力地背着一个男年轻狂奔去卫生院,卫生院就在她家右边。父亲身高只有165厘米,可父亲背的年轻人看起来比他父亲长了很多。原来这个年轻人是灾民,不知道什么原因扎破了脚,她父亲当时在现场,立马背起这个受伤的年轻人跑往卫生院,当年她父亲也虚50岁了。

父亲矮矮的、壮壮的个子背着大个子年轻人奔跑的身影,在余又朵的脑海里印象太深了,那个画面好像还在余又朵眼前。虽然当年她年仅13岁,但是她想男年轻受伤的现场难到只有父亲一个人吗?怎么就是父亲背呢?详细原因,可能后来没有问,或是她忘记了。但是,她记得从那次开始她有了朦胧的意识,感觉到父亲的与众不同。

谢主任说:“那年抗洪,南隅乡不是灾区。但是发洪水时,你父亲积极把渔民组织起来,参与营救其他乡镇灾民的工作。你父亲水性好,每次到灾区,你父亲都主动跳到水里,接救灾民。”

余又朵说:“这个我都能想象到,一路走访过来,这是我爸爸的工作作风,他觉得他身体好,遇事他都往前冲。”

余又朵想如果父亲年轻时身体不好该多好呀,他就不会没有顾忌的凡事都是亲力亲为。在他记忆里,父亲不要说住院,感冒都很少。她想,这也是她父亲悲剧产出的原因。当年如果父亲多些顾虑,他就不会离开病房。他一定以为在医院治疗了几天后,身体没有什么不适,就赶往单位处理工作,想想余又朵又心疼起来。

这时谢主任说话打断了她的心绪,谢主任说:“当年你父亲每天都安排我们干部在河埂上值班,一般大家都24小时轮流。但是你父亲始终坚持他必须天天在,他工作很能吃苦。其实在你父亲调来南隅乡前,我就知道他了。之前大家都传有位余书记人非常好,有次在一起开会认识了,我一看他就是朴实的人,想大家的评价是真的。”

余又朵说:“我还记得那年洪水期间,我家安排了好几个灾民在我家吃住了半个多月。”

“是的呀,那年洪水很大,破了好几个圩。县政府号召没有灾情的乡镇要积极接纳灾民。你父亲积极响应,安排、布置各项接纳灾民工作。他带头把灾民安排在自己家里,其他干部也要接纳灾民。但是背后也有干部对你父亲很有怨言……”谢主任欲言又止。

“为什么呀?”余又朵追问。

谢主任犹豫了一下,不过还是说了:“你想呀,弄些灾民在自己家,费钱不说,也给大家添麻烦呀。大夏天的,谁家愿意多些外人呀?其实有干部干脆把自家亲戚叫来冒充灾民,你家老老实实的安排了灾民。”

余又朵又尴尬地苦笑,说:“啊?我年少不懂事,不知柴米贵,还觉得家里来人多,好玩,我家安排了好像五、六个灾民。”

“你爸爸是老好人,是真正的贯彻为人民服务精神!真是党的好干部,外号“老好书记”。那年抗洪,我们南隅乡默默做了很多安置灾民的工作,我们乡政府几乎每个办公室都住进了灾民。还要安排灾民吃饭、搞卫生、负责健康什么的,大家都很累。”

“我爸爸工作认真,带着大家受累。”余又朵说。

“是的,我老了,说实话吧。确实有极个别的干部抱怨你父亲自找苦吃,揽事情,还让大家跟着受累。也有的干部反感你父亲的好,中伤他是为了图名。其实我了解你父亲,他从不图名利,上面有什么奖励,你父亲都是让给别人,他就是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说呢,好人不长寿……”谢主任叹惜地说。

余又朵也感叹道:“是的,我爸爸就是那么好的人,有人不相信,有人不一定理解,但是那就是事实。”

余又朵想虽然她的父亲并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初心,在任何时候都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即使在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倡可以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父亲依然保持本色,无私奉献,他的一生难道不值得可歌可泣吗?无论如何她都要把父亲的故事写出来,而且要还历史真相、还父亲的公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