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三) (第2/2页)

加入书签

连监国的太子都发话了,众人再没有底气闹事了。迫于多方压力,只好暂时偃旗息鼓,任着晏温等人安心商议。批准叶永甲此奏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接下来惟有出巡规模的大小,诸人还未达成共识。省臣们大多与边将互为表里,为了自己的安全起见,纵算不能违拗丞相,也要在其中使一使绊子。

钮远意识到了众人的用心,便以事关各部为由,请六部之官前来共议。因户部常要出边关的军费,自然不愿再受边军的窝囊气,提议应准备三十余人的出巡队伍;而吏部与叶永甲关系甚密,随之附和了户部的意见。虽然反对的人仍居多数,但户、吏两署说话的分量就像一块石头,能压住一切反对声音。晏温对漫长的会议烦躁了,他此时终于可以一拍桌子,宣布刻日便派官出京。m.bīQikμ.ИěΤ

派出巡边的具体人数是三十七人,分别为:兵部侍郎一人(叶永甲)、兵部主事一人(蔡贤卿)、兵部员外郎二名、太监六名、护卫十名,以及其余杂事人等,一齐出发。

叶永甲先跪了圣旨,然后到钮远处告别。钮远坐在太师椅上,行了个礼,教导道:“叶大人此次出巡,乃是关乎国家前途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若遇权重之人,亦不可心生胆怯,必要据理力争,有不惜碎骨之志。我与你同是一心,望叶侍郎勿辜负我意!”叶永甲称谢一番,便带着一干人退出去了。

“怎么样?”刚牵过马来的蔡贤卿走到叶永甲的面前,“你感觉……奉相对你的支持大么?”

叶永甲见随行的人都在忙着收拾行李,便与蔡贤卿走到角落墙根,方才说道:“晚辈适才进屋,他只说了一堆空话,虽全是激励之意,但总不舒心。”

“大抵是你不相信人家的缘故,”蔡贤卿劝慰道,“再怎么说,钮远也是唯一支持廷龙搞改革的,如不团结此力,还能依靠谁呢。”

“您说的对,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叶永甲摸着马辔,“他如果想借此为自己谋取利益,而非真心求变的话,那日后就难了。若受制于他,不弄出自己的名堂来,则改革只能浅尝辄止。”m.bīQikμ.ИěΤ

贤卿点了点头。他抬头看着时间不晚了,便道:“柳相催得紧急,还是尽快出发为好。到了边关,下官再陪您一步步地看。”

叶永甲遂将马牵了出来,见众人都准备地差不多了,便在钮远府前拍几下掌,大喝道:“诸位,该出发了!”

从那道道连绵不断的山峦上俯瞰,宣化城的防御在眼前一览无余。除了零零散散的几座堡垒,最牢固的便是那宛若长蛇的城墙,或直或横地贯穿了山峰,将整个城镇三面围绕起来。以高临低、烽火相连,仿佛一座天然铁壁。

但这里的守军并不轻松。北方的夷人已经用鲜血凿出了许多条不为人知的小道,从宽敞的平地上攀上城墙,袭击官兵,随时都有可能裸露在敌前的宣化,变得岌岌可危。

此处的守将石一义几乎无能为力,他将官署迁到了远离战场的地方,却还在盘算着克扣官饷的办法。正当他在营中饮酒作乐,一名兵士忽然闯来,禀报道:“将军,朝廷派人来了。”

石一义带着迟疑神色,轻轻答了句:“我去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