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二章 敏感的孙家人 (第2/2页)

加入书签

“那好,我们都知道,世上的人,大致上可以分为士农工商四类,我问你伯符,你往日听到的声音,感受到的鄙视,以及想要得到的认可,都来自哪类人?”

不等孙策细想回答,张云便又说道:

“我想,基本上都是士子,或者说士族中人对吧。

但是天底下的人何其多,士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田间耕作的百姓。

我问你伯符,你为何只在意这一小撮人的目光,而却忽视了更多的人呢?”

“我。。。”

孙策张了张嘴,有心反驳,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那我换个问题,为什么你只能感受到这一小撮人的目光,听到这一小撮人的声音,绝大多数人的目光和声音,你却看不见听不到呢?

一方面是你有所忽略,另一方面,则是他们没有说话的权利。

他们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广,不知天子为谁,不知朝廷政策,他们只知道每年来首收税的官员有哪些,自己在为哪家种地,这里谁的拳头最大,乡里谁的官最大。

他们只知道见了官要下跪,见了读书人要毕恭毕敬。

他们不知书为何物,许多人一辈子都认不到一个字,他们如何发声,如何说与你听。

他们说不了,所以你便忽略了他们,只去听那些能够发声的人,只在意他们的看法。”

孙策听完张云一番话语,沉默了许久,就连寻常最爱的杯中之物,也提不起丝毫的兴趣。

“唉,你说得有道理,是我太片面了。”孙策长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只有这些世家子弟,才能从小接受教育,知道常人所不知的东西。

同时他们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生产资料。”

看着孙策迷茫的眼神,张云知道自己讲岔了。

“嗯。。。就是人口田地等等,这天下的关东诸侯,哪个的背后没有士族的支持。

有士族的支持,才有人口,有粮食,有兵源,有兵甲,有人才。

若是没有士族的支持,便会沦为黄巾军那般的存在,人人喊打。”

当然没有没有中间阶层的支持,直接走群众路线也不是不行,我党就是最好的例子。

只不过这个时代连民族意识都没有觉醒,根本不具备走群众路线的条件。

总而言之,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红色的火焰,在东汉是燃不起来的。除非是空降一群伟人,注意是一群。

“行了,今天就到这儿吧,再说下去我怕你一时间接受不了,后面有时间咱们再慢慢探讨。”

张云舀起一瓢清水,从头淋下,浇灭熄了身上的火热。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