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章:饭都不让人吃好 (第2/2页)

加入书签

“赵组长,你们继续监听,有新的情况马上报告。”

“老高,有些准备可以提前做了,这有可能会成为我们根据地成立以来,迎接的最残酷考验!做好打大仗、打持久战的准备!”

“马上要过年了,在我这边确定之前,一切准备先不要太明显,老百姓过个安稳年不容易。”

楚雄交代完事宜后,赵盼儿和高万诚各自离去,楚雄才回到自己的密室拿出自己的专用电台,给“鬼影”发去了一封电文,让他组织精干力量重点关注65师团的动向,一旦有出动的迹象,立即报告。

楚雄发现自己穿越后带来的蝴蝶效应逐渐显现,很多历史上不曾出现的战役莫名地出现了,如果仅仅靠历史记忆打仗会死的很惨的。

历史上38年冬季攻势结束后一直到百团大战发起前,在敌后战场,鬼子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这段时间也就成了八路军高速发展的时期,否则也不会一下冒出100多个团来。

这100多个团听起来是很多,但还是存在很大的隐患的,主要是部队扩张的太快了,只追求数量,忽略质量问题,导致最关键的战斗力并没有跟上去,所以后面一遇到鬼子的残酷扫荡,根据地和部队损失很大,还出现了高级指挥员率部投敌的事;

楚雄现在只是一个小营长,这些大的方向性问题他根本插不上手,穿越者也不是万能的。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告诫自己不能盲目地扩张,得把根据地的基础打牢了!

现在根据地的部队完全够用了,他要在最困难的时期到来之前将根据地这几千部队,全部练成种子部队,百战之师,以迎接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到了。

独立营在悄悄地做着大战前的准备,部队和民兵的训练也没有打断,根据地的老百姓也在准备着过冬的物资,收完了最后一茬庄稼,田野里空空如也,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有了过冬粮食的老百姓也不再像往年一样发愁年关怎么过,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呢,一些心急的老乡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丰收了,自然要过一个丰年的……

高家村,高大栓一家又要去赶集了,秋收的时节,他们家的六亩土豆大丰收,足足收获了70多担粮食,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粮食,交了7担公粮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本来以为今年柳镇土豆大丰收,会卖不出去,没想到镇上新开了一家粉条厂,大批量收购土豆,价钱仅又比往年低一点点,这让高大栓一家很是兴奋,留下了十几担窖藏起来做一家的囗粮,其他的全部卖了。

还是换成现大洋安心,方便携带,经历了之前鬼子的大扫荡之后,高大栓一家已经不再贮存太多的粮食了,鬼子来了,带不走。

地窖也挖的非常的隐蔽,分成了好几个,光土豆就有两个,小麦也有一个,还有一个小地下室放重要物件的,下次鬼子再来,一家人提着东西就可以离开了。

老百姓的智慧也是无穷的!

“栓子,走啦,带上狗儿小花,到集上打年货去!”

栓子媳妇早早地叫上了,那嗓门大的生怕隔壁的人听不到,现在大家的日子过得好了,赶集也就成了乡里时髦的事,谁家要是几集不去,在村子里是没有面子的。

“娘,你也不管管栓子家的,三天两头的就叫栓子到集上去花钱,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啊,也不知道省着点,谁家媳妇像她这么败家!”

栓子娘看他们出去花钱又开始叨叨上了,可能是苦日子过太多了,看不惯年轻人大手大脚的花钱。

栓子他奶九斤老太太,已经七十了,她就比栓子娘看的开,这年月有钱了该花就得花,总好过被鬼子祸害掉好。

“栓子他娘,你就别管他们后生的事了,也就是老婆子我现在走不动了,否则我还想跟小们一起去集上逛逛呢!”

栓子娘一听,得了,跟老太太也是白说,他爹更不用说,也不晓得拿出点长辈的权威出来,由着后生们瞎折腾的。

“这家啊,早晚都得被他们花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