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八十四章 速战速决 (第2/2页)

加入书签

哪怕有金戈集团军坐镇,能够有效的挫败蒙古诸部的攻势,可蒙古诸部一旦见势不妙,立即撤回大草原,大明也不好追。

当年太祖五征漠北,追了那么远,也无法彻底消灭蒙古诸部的延续。

只能打残。

朱见济笑道:“何尚书是不是忽略了我们近来在北方的兵马调动,如果不能有效挫败、剿灭蒙古诸部的有生力量,朕何必如此大动干戈。”

旋即又道:“若非如此,蒙古诸部此刻怕是已经在西迁的路上了。”

毫不夸张的说……

我,广安帝,朱见济,有效的阻止了一场“民族叛逃”。

为了利益,关上门,我们自家兄弟打一场还行。

毕竟咱们兄弟间打了很多年了。

彼此都不服气。

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我南方儿郎被你们游牧民族打的更多,也有很惨的时候,那么现在轮到你们受下罪了。

但这不是你们想离开中国的理由!

必须给朕留下来。

向西而去?

可以。

但不是带着部族所有百姓离开中国向西而去,而在数年之后,在大明火器的配合下,在蒸汽坦克的后面,蒙古铁骑去向西为中国占据中东、西伯利亚的富油地。

这样,那时候的中华民族就能其乐融融的享受时代变迁带来的福利。

但是当下北方的兄弟还没有这个大局观。

他们也还不服气。

所以必须打一场。

没办法,这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阵痛,就像将东北收拢在手中一样,也需要用兵力彻底击溃女真,才能彻底让他老老实实的来个民族大团结。

何健立即恍然,“陛下的意思,这一次要彻底把蒙古诸部打崩?”

五军都督府后军左都督李瑾出列,“陛下的用意,不止是打崩蒙古诸部,根据陛下在北方和哈密、河套地区的兵马调发的趋势来看,陛下是想趁这一次,给蒙古诸部来个战略大合围,微臣若是没记错的话,广安二年初,陛下就已经定了这大战略,之后所有的兵马调发,都是为了推动这个大战略。”

作为武将,看局势更透彻。

而且五军都督府也早就得到了朱见济的旨意,知道当初的大包围战略。

朱见济点头,“的确如此。”

刑部左侍郎项忠出列,“既然大的战略已经定了下来,在这个基调上,微臣以为,应该试试速战速决的小战略,不能让战事变得像中南半岛那边一样,持续僵持下去的话,对我大明国力是个巨大的损耗。”

而且有可能耗不起。

中南半岛那边,足足五十万的兵力对峙,每一天的粮草消耗都是巨大的。

说句实在的,中南半岛的战事已经一年半了!

古往今来,大概没有几个朝代可以做到大明这样:让五十万大军在一场战事中对峙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关键是看样子还要持续不短的时间。

可见大明现在的国力有多雄厚!

这样的战事对峙……

别说汉唐了,就是最富裕的大宋,都有可能做不到,但偏生几十年前还很穷的大明现在做到了,这简直是旷古烁今的壮举。

项忠是有军事才能底子的。

他这个话一落,大家纷纷觉得有理,包括于谦在内,一堆人出列附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