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三章:关键线索 (第2/2页)

加入书签

庵,则是一种小草屋,即“结草为庵”,多是书斋,比如老学庵、影梅庵、石庵等,由于过去男尊女卑的思想,佛教女信徒进不得寺庙,只能安置于小草庐中,渐渐地,庵,就成了尼姑庵的意思了!

那么,这个日和庵,又是怎么回事?它并不是尼姑庵,而是个规模很小的佛教道场,里面没有尼姑,都是僧侣!

刘纬开创了君主立宪政体,所制定和颁布的《宪法大纲》中明确说明,大汉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所以,各类佛教道场和道教观宇发展迅速,如今已经颇具规模,仅长安城内就有佛寺十余所,道观七八家!

日和庵,虽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个,地处偏僻,环境清幽,却香火旺盛,信徒盈门,不少百姓常去烧香拜佛,之所以有如此吸引力,就是因为这里的神佛“有求必应”,十分灵验,因而小有名气,刘纬和杨仪等人,都知道这个地方!

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刘瑾提供的,关于卑弥呼等人的线索,居然指向了不起眼的日和庵!难道,那里表面是一座佛寺,实际上是卑弥呼他们的秘密据点?

这可就太令人意外了,谁能想到,那个东洋妖女,遭到汉国和晋国同时追捕的头号通缉犯,居然就藏在长安城内,刘纬的眼皮子底下,这不是典型的灯下黑嘛!

很有可能啊!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才最安全,现在想来,这日和庵的名字,也是大有深意!日,就是日本;和,就是大和,明显与卑弥呼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不过,要不是刘瑾提醒,仅凭“日和”二字,还真的很难与卑弥呼联系起来,现在呢,似乎一切都能解释得通了!不过,这会是真的吗?刘瑾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真伪,其实马上就得到了验证,遭受鞭笞痛打,有些神志不清的春泥听到日和庵三个字,似乎忘记了掩饰,立时有了反应,惊讶地看向了刘瑾!

春泥这个下意识的动作,足可以说明,刘瑾的供词十有八九是真的,卑弥呼很有可能就藏身于日和庵!即便她不在那里,日和庵也肯定与之有关,追踪线索,或许就能找到卑弥呼的下落!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刘纬立时拍案而起,命令杨仪,马上派刑部捕快,包围日和庵!为了以防万一,不使贼人走脱,刘纬还亲自带领宫廷卫队,一道赶去了那里!

在此之前,刘纬几乎淡忘了这个女人,晋阳之变后她销声匿迹,生死不明,刘纬以为,卑弥呼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只能自生自灭,却没想到,她贼心不死,隐忍蛰伏起来,又利用刘瑾的愚蠢和无知,搞出了这么多乱子!

因此,刘纬决心这一次,干净彻底解决问题,一定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不能再让这个东洋妖女兴风作浪,贻害无穷,所以,他必须亲自坐镇,指挥这场抓捕行动!

问题是,刘瑾和春泥的阴谋已经败露,且被捕多日,即便日和庵是卑弥呼的秘密据点,恐怕现在也早已人去楼空了吧?难道她和她的同党们,会傻到还留在那里,等着被抓吗?

HTtρs://Μ.Ъīqiκυ.ΠE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