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九章:天赐宝藏 (第2/2页)

加入书签

迷当大王,出身何处?先灵部!后来,又在参狼部实现了人生逆袭!无论先灵部还是参狼部,都是西海诸羌的一支,而西海是哪?呵呵,不就是青海湖嘛!

众所周知,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咸水里含有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也就是食盐!守着这么一座宝库,想要食盐,还不是应有尽有?迷当大王,拥有充足的货源,而且成本极低!

说到这里,问题又来了,既然青海湖可以晒盐,且成本极低,那为什么刘纬的井盐,还能在西北地区,打开销路?为什么羌人守着这么一座宝库,却一直没有通过贩卖食盐获利呢?筆趣庫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由青海湖的前世今生,开始讲起!

青海湖的形成和变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早在两亿三千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浩瀚无边的古海洋,约两百万年前,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得这片古海底逐渐隆起,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m.bīQikμ.ИěΤ

因地势变高,海水大部退走,可有的却被四周的高山环绕起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青海湖就是被山脉堵塞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湖泊。

在当时,它还是一个外泄湖,周围一百多条河流注入湖中,同时湖水又从东面注入黄河,最终流进海洋。

再后来,又经过一系列的地质变动,青海湖由一个外流湖而变成了“闭塞湖”。

一直到现在,青海湖还是一个流水只入不出的闭塞湖,由于湖泊位于西北气候干燥地区,湖水蒸发量大于湖水注入量,因而水位不断下降,湖面逐渐缩小,湖水逐年浓缩,所含杂质不断增加,慢慢咸化,终于变成了咸水湖。

这也就是说,自从人类在附近活动的那天开始,青海湖就已经是个咸水湖了!为什么到现在,迷当大王才想起晒盐贩卖?

原因就是,青海湖水中,除了氯化钠外,还含有大量硫酸钠、硫酸钙等碱性物质,这些东西掺杂在一起,所晒出的盐是苦的,难以下咽!周围的游牧民族,很少有人吃用这里的食盐,对经商一窍不通的他们,更是想不到这玩意还能贩卖!

与之相比,刘纬的井盐,氯化钠含量相当高,少有杂质,质量上乘,深受西北各族百姓喜爱,所以人们宁愿多花点代价,去买井盐,却对这种苦涩的湖盐,不屑一顾!

那么,为什么现在,迷当大王有信心拿这种劣质食盐,去与刘纬抢夺市场了呢?就算你价格再低,哪怕白送,但味道苦涩,消费者也不认啊,恐怕很难打开销路,低价倾销,似乎也无济于事!

这是因为,迷当大王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可以大大提升湖盐品质,那是一句老话:“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