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七章:于事无补 (第2/2页)

加入书签

可鲜卑人不行啊,他们是游牧民族,基本上只会搭建帐篷,连行军打仗时的军营都那么糊弄,足以可见基建水平有多么落后,在那么宽的河面上搭建一座浮桥,简直比登天还难!

因此,鲜卑运粮队,被阻滞在辽河西岸,已经二十多天了,就是过不来,轲比能望眼欲穿,始终没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大军粮草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才是他陷入如此窘境的根本原因!

怎么办?轲比能也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进攻安市的慕容獠身上了,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他不敢大意,干脆只留五千兵力,驻守襄平,自己则带领剩下的一万人马南进安市,准备与慕容獠会师,支援于他,增加胜算!

轲比能怎么就剩这点人马了?原因就是,襄平一战,鲜卑人虽然获胜,伤亡却很大,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应该算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轲比能的这个选择,应该是正确的!如果一万五千军马,都留在襄平,那点粮草不够吃几天的,可如果守城士兵少,便能坚持更久!ъΙQǐkU.йEτ

另外,安市粮草一旦缴获,运往襄平也很麻烦,需要通过几条河流,修桥是来不及的!而轲比能率领的骑兵部队,负担较轻,没有桥也可以蹚水泅渡,把人马拉到安市直接开饭,省去了粮草运输的过程和时间,岂不妙哉?

还有,司马懿的热气球是飞向南边的,他不可能总在天上飘着,早晚要落地!轲比能也是想借此机会,沿途搜寻一下司马懿等人的行踪和下落,能抓到他更好,抓不到,就改一箭双雕为一箭一雕,也不算白走一趟!

说到这里,估计也有很多朋友十分好奇,司马懿究竟飞到哪里去了?让我们暂且搁下轲比能这边,说说司马懿逃走以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吧!

裴俊所造的这种热气球,相比现代热气球,性能上肯定要差很多,只能顺风飞行,很难调整方向!因此,司马懿他们乘坐热气球逃走,究竟会飞到哪里去,基本是听天由命的状态!

尤其是一开始,鲜卑骑兵在地上紧追不舍,司马懿他们也不敢贸然降落,连续三天三夜,持续飞行,吃喝拉撒,全在天上,最后究竟被风吹到了哪里,他也不知道!

后来,鲜卑追兵终于摆脱了,司马懿出于谨慎,又在热气球上待了整整一天,才命令关闭了热气喷灯,找了个地势平缓处,慢慢降落下来!

终于逃过一劫,脚踏实地,司马懿也是长长松了口气,不过很快便警觉起来!他所降落的地点,是一处农田,明显有耕种过的痕迹,这也就意味着,这块陌生的土地上,一定有人生活劳作,并非人迹罕至的荒山僻壤!

有人,本应该是好事,可在司马懿看来,却未必!这里是辽东,不是魏地,鬼才知道,这里的百姓,究竟是友善还是敌对的态度,他岂能不小心谨慎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