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一章:重要之人 (第2/2页)

加入书签

所以,当司马懿擒获了公孙渊,已经战胜了对手以后,便需要考虑更长远的未来,为了维护辽东地区长期稳定与臣服,他也不得不谨慎处理公孙渊本人,是杀是留,主要取决于公孙渊是否还有利用的价值!

公孙氏家族统治辽东几十年,三代四世,根深蒂固,拥趸众多,如果司马懿简单粗暴地直接杀了公孙渊,会不会引起辽东大族和百姓们的不满与反对,他的心里,也不确定!

若不是这一次,司马懿兵败逃亡,落难山村,与老者高阜有了一番深入交流,他还真不知道,辽东百姓,早已对公孙氏一族一肚子怨气,又岂能轻易草率地杀了公孙渊呢!

况且,即便司马懿事先已经知道公孙渊不得民心,也不会直接杀他,还不如留着,等辽东全境平定以后,把他交给辽东人民来审判定罪,再杀他,岂不是既斩草除根,又收获了民心?一箭双雕,岂不妙哉!

所以,司马懿不杀公孙渊的选择,是对的,只不过,他没想到,鲜卑人突然来袭,包围了襄平,导致他顺势吞并整个辽东的计划,破产了!

就在襄平即将城破之际,司马懿乘坐热气球出逃,情急之下,带上了自己的十几名铁杆臣僚,却唯独把公孙渊这个高级俘虏给忘了!就算他能想得起来,在当时那么紧急的情况下,亦无法去往关押公孙渊的牢狱带上他,因为鲜卑人已经攻入了城内!

就这样,公孙渊竟被入城的鲜卑人俘虏,送到了轲比能的面前!

与司马懿一样,轲比能也想吞并整个辽东,当然懂得公孙渊此人的重要性,自然也不会杀他!鲜卑人是异族,想要统治以汉人为主的辽东地区,倘若没有一块金字招牌,阻力估计很大,公孙渊不正是个可以利用的傀儡么!

您明白了吧!这一次,轲比能率军南进,还带着公孙渊的目的,可谓昭然若揭,肯定是想在关键时刻,利用辽东旧主的影响力,说服各县镇,不要抵抗,举手投降,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眼下,安市难破,轲比能自然想起了公孙渊!他叫人带公孙渊上前来,好言请他去往安市城下,劝说故旧僚属王建开城投降,擒拿司马懿等人,并许诺,只要公孙渊和王建愿意配合,鲜卑人可以不入城,不抢劫,不伤一人之命!

那么,公孙渊对此,是什么态度呢?他竟欣然接受,在一帮鲜卑武士的监视和跟随下,很快来到安市城下,抬头开口,便以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要求迅速见到安市县令王建!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眼见来者是公孙渊,派头还这么大,城上的守军,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便只能赶紧禀报了王建!王建闻知此讯,与司马懿一起,来到了城楼之上,隔空见到了公孙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