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章:膛线子弹 (第2/2页)

加入书签

子弹问世的意义,在于把击发火药装进了弹壳里,士兵们开枪之前,再也不需要手工装填火药以及压实的过程了,只需拉栓上膛,扣动扳机,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使连续发射,变得十分简单!

在汉代,铜是一种贵金属,铁也不便宜!不过,因为刘纬穿越的影响,拥有了先进的冶炼技术以后,钢铁的价格,已经低于铜材了!按理来说,制造子弹,还是用铁更划算!

刘纬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才发现,自己现有的冲压机床,加工铁质子弹,还是太难,而铜的延展性更佳,防腐效果也更好,最后,也只能采用了铜材!这里说的是弹壳,弹头还是铁质铅芯的!

以上这些,都不是难题,无非就是多花俩钱而已,难就难在子弹的底火部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材料!

什么是底火?就是机针撞击便能燃烧,进而引燃弹壳内火药的机关,里面填充的物质,大有讲究,必须是那种性能不稳定,拥有易燃易爆特性的物质,否则,撞针击发时不能引燃,就成了一颗臭弹,在战场上可要耽误事的!

据刘纬了解,近现代子弹当中,底火采用最多的物质是雷酸汞,可问题是,这玩意,上哪去搞?如何才能造出来?刘纬是个文科生,虽然化学也不错,却真的不知道,雷酸汞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高中化学课,也不教这个内容啊!

氯化钠、硝酸钾,一听名字,大概就知道是什么化合物!汞,就是水银,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掌握了提炼技术,可雷酸是个什么东东?到底是由什么东西化合而成的?

因为搞不清楚雷酸汞的制造方式,刘纬甚至一度打算采用硝酸甘油替代,可经过试验才发现,这种传说中极其易爆的物质,竟很难被撞针击发而引爆,做出来的子弹,能打响的寥寥无几!筆趣庫

没办法,还是得研究雷酸汞才行!好在,白云观火药厂的那些方士们,现在已经对化学十分精熟,奉刘纬之命,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用硝酸、水银和酒精,成功研制出一种灰白色晶体,性状与刘纬所知的雷酸汞极其相似,但作为子弹底火,还太不稳定,必须进一步研究才行!

总而言之吧,刘纬想象当中,并不算难的步枪制造技术,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麻烦!

好在,全体研究人员坚持不懈,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可以预料,离步枪问世的那一天,已经越来越近了!

刘纬这边的研究进展,有条不紊,还算顺利,司马懿那边,怎么样了?卑弥呼牛皮吹大了,她根本不能帮司马懿仿造出真正的三八大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