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五章:文人之心 (第2/2页)

加入书签

刘纬制定的教育选拔制度,能有效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甭管你考试成绩怎么样,进入大学,还得继续学习深造,毕业以后先实习历练,合格了才能正式进入仕途,是个不断学习和锻炼的过程!

科场舞弊,是历代统治者最头痛的顽疾,虽然他们制定了最严格的律法,约束和杜绝科举考试中可能出现的作弊行为,却屡禁不止,由此,还衍生出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作弊手段,就是到了今天仍毒流未清!

在古代科考中,夹带小抄或者替考,是最低等的作弊手段,也很容易露馅,更高级的,是直接买通考官!只要事后塞银子,并告诉考官自己文章的首尾几个字是什么,他们就能从考卷中找到你的文章,给你评一个不错的名次!

换言之,科场舞弊,往往还与贪污腐败的违法行为紧密关联,历朝历代,除了开国之初的几位皇帝时,还算公平公正外,到最后,科举考试,又成了少数权

筆趣庫贵阶层和富人掌握的仕途通道,普通贫民百姓想中进士,太难了!m.bīQikμ.Иě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乱象呢?还是因为利益的诱惑太大,可谓一本万利!一张试卷,便能换来一生的荣华富贵,一定会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前仆后继,屡禁不绝!

而在刘纬设计的教育选拔机制下,一场考试,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学习和锻炼的过程,靠实际表现说话,有许多客观衡量的标准!一张试卷改变一生的局面不复存在,还有谁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作弊?出路很多,何必自找不痛快!

刘纬的这套机制,既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也杜绝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无疑是更先进,更有效的人才教育选拔制度,却还是不可避免地动了文人士子的蛋糕!

这些文人士子,尤其是青州文士集团成员,虽与大家世族也是格格不入,反对他们垄断仕途和上升空间,却对刘纬这套做法,也不能接受!为什么?因为他们就是一群书呆子,要是在刘纬治下,这帮人想当官,就更难了!

按照以前的察举制,这些文人,至少还能靠自己的那点名气,以及同门师兄弟之间的互相举荐,出仕为官,哪怕当不了大官,进不了朝廷中枢,也能谋个州郡的差事干,可在刘纬的治下,就连这都将成为奢望!

这帮书呆子,都是些座论空谈,吟诗作对的风流才子,或儒生文雅之士,你让他们研究文学典籍和儒家经典,肯定是如数家珍,炉火纯青,但让他们学习什么地理学、农学、算学、天文学、物化学等,他们只能干瞪眼!

不会?不会就学嘛!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呀!可这些人呢,却对汉国大学里的这些公共课程,十分抵触,不屑一顾!可想而知,一旦他们做了刘纬的臣民,恐怕连做学问的资格都没有,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司马懿当皇帝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