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三章:暗藏雄心 (第2/2页)

加入书签

于是,王凌决定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主动装孙子,向新皇效忠,借以表示对司马懿的顺服,瞒天过海,蒙混过关;第二步,便是秘密联络青州地方上,有势力的文坛领袖和世家大族,与他们一同谋划大计!

青州的世家大族,与其他地区不太一样,大多以文人士子为主,更不乏孔孟之后,其政治主张,与司马懿那样的士族,还是有所区别的,因此,也是一股靠得住的政治势力,王凌拉拢他们,并不难!

最关键的,就是第三步,招兵买马,积蓄力量!青州有钱,粮食也不缺,可轻而易举攒齐军费粮草,关键是兵马!大张旗鼓,招兵买马,那不是等于在自己的额头上,刻了造反二字?你还没准备好,司马懿的平叛大军,就杀来了!

于是,王凌决定,招兵买马也分两步!首先巧立名目打造兵器,购买战马,却不招兵,以免引起司马懿的怀疑;等到兵器战马齐备,再以征徭役为由头招兵,只需简单训练,即可马上形成战斗力,得精兵五万!

有了这五万兵马,王凌再以清君侧为名,发布檄文,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共讨司马懿,挥师西进,直逼邺都,大事可定!这个计划,看似天衣无缝,那么究竟进行得顺利与否呢?

别说,前面几步,可谓顺风顺水,就是打造兵器时,遇上了点麻烦!

新兴二年,司马懿推行币制改革,铸造新钱,需要大量贵金属,导致魏国市面上的铜价,一路攀升!铜一涨价,作为代偿品的铁也跟着涨价,就跟猪肉涨价,鸡鸭鱼肉也跟着涨价是同样道理!

铁价贵了,无疑增加了王凌打造兵器的难度,他就是再怎么富有,也有点承担不起了!况且,就算他出得起这笔钱,也没处去买啊,作为一种战略物资,生铁贩卖管制很严,要想获得大量生铁冶铸造炼武器,必须另辟蹊径!

结果怎么样?王凌还真就搞到了,成功铸造了大量武器,而且,司马懿对此,还毫不知情!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先卖个关子,看到后面的情节,您就明白了!

武器打造好了,战马也悄悄地买到了不少,下一步便是招兵!王凌以州牧身份上表朝廷,奏报去年夏汛,黄河河堤多处被冲垮,请示可否征用五万民工,修补河堤!

司马懿现在大权独揽,这种表章,自然是他来审阅!谁料,司马懿看过之后,十分生气,竟狠狠地把王凌的奏疏摔在了地上,留中不发了!筆趣庫

这是怎么回事?王凌这封奏疏,到底哪里惹到司马懿了?难道他看穿了王凌的图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