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六章:八旗生事 (第2/2页)

加入书签

随着张鸿绪来到太和殿,胤禩踏入宫门,就听见康熙正在下旨。

他紧赶几步,打个千单膝跪下:“皇阿玛,万万不可,请收回成命!”

康熙顿时住了口,正在拟写圣旨的纳兰明珠也抬起头。

“噢?不知胤禩你对这件事有什么见解?”

八爷不卑不亢,一字一顿回答:“皇阿玛,儿臣以为,这群人不事生产、不知进取,成天却只想着享受,如今把祖上的钱财、房屋都败了,到皇阿玛面前这么一闹,也就是皇阿玛心软。

但就儿臣看来,这群人简直猪狗不如,想那谁的好日子是大风刮来的?这顺天府中,寅时才过半,就有百姓开始出摊讨生活,每天赚几个钱,一家人就可以开开心心,感觉到满足、幸福。

皇阿玛再看看这群人,一个个手脚健康,但为了生活富足,借着八旗子弟名号,在各大钱庄里无抵押贷款,成天挥霍,当差的那点钱都不够他们还利息的。

儿臣甚是觉得,皇阿玛这么做欠妥,应该要了解清楚他们本性,再来决定是否给与帮助。”

一番话,说的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听完后,康熙也觉得自己可能冲动了。

那边纳兰明珠突然开口:“八阿哥这么说就不对了,好歹他们都是我八旗子弟,如果不给解决生计问题,后世之人又会怎么看万岁爷?”

康熙最好名声,而纳兰明珠这些当官的也好名声,这时候帮忙开口,想必能传出个帮助同族子弟的好名声。

谁知胤禩不屑的嘲笑一声:“敢问纳兰大人,如果皇阿玛今日下旨,解决了八旗子弟生计问题,明天又有一群汉人来闹?后天又有一群蒙人来闹?大后天什么阿猫阿狗都到午门外这么一闹,皇阿玛帮是不帮?

况且历朝历代,也没有哪个皇帝,会无缘无故就给人以如此好处,那些汉人朝廷难道会随便就接济好吃懒做之人?”

八爷这句话说的就十分诛心了。

不过他本来就对纳兰明珠没什么好感,再加之胤禩小时候,这位内务府总管可没少在生活用度上,得罪八阿哥这种在皇宫中不得势的人,如今他有能力给这老匹夫难堪,言语再犀利一些都不为过。

康熙点头,倒是觉得胤禩说的很有道理,朝廷确实不是什么慈善机构,他也确实不了解这些闹事的八旗子弟,真实生活是怎样的。砍了纳兰明珠一眼,便开口向张鸿绪吩咐。

“让张廷玉来见朕,”再次转头对纳兰明珠说道,“朕之前下的旨作废,一切等张廷玉到了再说。”

接着又询问胤禩:“既然胤禩阻止朕凭白下旨,你倒是说说朕应该怎么办?”

这事怎么解决,八爷心中也有了腹稿。

如果真将事情做的太绝,顺天府中起码有几万不得意的八旗子弟,要是他们全部聚集起来闹事,整个四九城说不定就要乱了。

“儿臣以为,这事要以户部为主,让八旗子弟自行向户部申请,如果真是生活过不下去,并且没有赌博、爱逛青楼这等不良嗜好的,可以租借十亩土地,每年向朝廷纳税,如此一来生活有了来源,是买房还是租房,全凭他们自己想法。

至于那些好赌、好色之徒,随他们自生自灭,即便是后世之人,也只会说皇阿玛急公好义,而不会说什么批判之语。”

“好,就这么办!”

康熙大喜,老八说的话确实是个更好的解决办法,不仅让八旗子弟有了生计,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朝廷创收。

为朝廷创收这件事,才是康熙真正关心的,随着边关连年驻扎,还有天灾人祸不断,军费、耗资逐年递增,京城的粮仓还有银库,这几年都不知道告急了多少次。

至于八旗子弟?

如果真如同胤禩所说的那样,都是一群猪狗之辈,养着也只是浪费朝廷的粮食而已。如果按照之前的方法,又盖房、又建新衙门,朝廷每年支出不知道又要多出几十万两。

所以,康熙也十分赞同胤禩的想法。

“可是,万岁爷……”

纳兰明珠还想争辩什么,却被康熙挥手打断:“明珠,别说了,朕心意已决,朝廷确实不是善堂,想要有所回报,必须有所付出,朕觉得老八说的很好。”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