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章 (第1/2页)

加入书签

其实,孙传庭已经很满足了,有没有多铎的首级这个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只要能确定他死了就行。嘿嘿,秦军先后两次斩杀了鞑清的主帅,这份功劳和荣誉,实在是别的明军所没有获得过的,他其实心里是狂喜的,不过,表面却是忧心忡忡的,唉,当文人难啊,要有城府,不可以什么显露于表面,否则会被那些对立面察觉到内心的东西,从而大做文章。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武人有了矛盾,打一架就解决了,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没有什么可说的;而文人,完了,他们的性质就决定了会有扯不完的皮,再被文人们故意的巧妙利用,种种的计谋与修辞手法,使得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混沌不清了。传统上自宋以后就一直走下坡路,这种文武失调所造成的危害之大,可以说怎么夸张都不过分,说宋太祖是中华第一罪人,实至名归,没有冤枉他。假如说,没有他,那么我们来一次柴周会是什么样子?那一定会是再一次大统一,北方再一次被压制,那所谓的蒙古席卷大半个世界的问题,也不会有了,而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传播不到西方(不仅仅四大发明啊,还有很多很多呢。)那么,西方人至今可能还在黑暗中蒙昧呢,这个地球有他什么事!筆趣庫

所以,一个宋太祖的私心,却改变了整个世界,你们说一说,这个事它大不大吧。

闲话说少吧,孙传庭已经决定,那郑勇便只好遵从,大队人马再一次启程,目的仍然是为了安全,害怕鞑清穷凶极恶,为了报复而不惜一切。

然而,问题并没有向那一个方向发展,孙传庭他们继续向西向南转进,距离那个小川谷更远了些,而此时这小川谷已经被清理干净了,结果就是和郑勇的一样,没有寻找到多铎的存在。

而郑勇的答案是彻底炸碎了,可是,清军的答案却是被明军所缴获了,就如他们的第一位主帅多尔衮那样,整个人都被弄走了,至今他们也只是知道他确实是死了,别的什么也不知道。但是,多铎却又来了这么一回,所有清军的将领们全傻了,这怎么向皇上交代?交代是没有办法交代了,关键是能不能减小一点罪名吧。

可是又怎么减小呢?这一下谁也没有办法了,什么事情就怕来个第二次,第一次可以说是一个意外,那么两次都是意外吗?是不是再来一次还是意外?推托都找不到理由了。

而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群龙无首,固山额真成了最大的级别,可是,固山额真有十几位,除去死掉的,也有十位之多,谁听谁的?何况还有派系之间的矛盾在呢。如果他们弄不好,很有可能会回不去的,幸好大明其他军队都畏缩在城里不敢出来,不然,他们谁也跑不了。

十位固山额真一起商议的结果,就是向北方的最后一个领导者,济尔哈朗求救。济尔哈朗虽然不及多尔衮名气大,不过,他的能力却并不比他低,只不过因为年龄偏大,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而被忽略了而已。事实上,他可是一个很智谋的人,常常被称为老狐狸的存在。

现在在大明之内,除了他再也没有人能指挥协调这支入侵的大清军队了,所有的人都寄希望于他,于是,快马快飞向北方日夜而去,十万火急啊,军情太紧急了。

而此时,孙传庭也已经转移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这里距离长江已经不远,如果再跑那就要入湖广进一步就可以入川了。所以,这里是不远不近又非常安全的一个场所以,特别是不远处就是一座县城,他们可以获得物资补给。

其实,这样的折子很好写,也没有什么可以用到文墨点缀的地方,就是越实越好,实实在在的写,写完了之后,看了一遍又一遍,不但他看,还让那些下面的文官都看,所有的人都看完了,感觉没有任何问题。好吧,发!

这次没有带别人,只带了一颗人头,和一面被投拼凑缝补起来的军旗,正是多铎的。

一切搞定之后,孙传庭很开心,现在一没有什么事可做,二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人生之逍遥自在莫过如此,但是,这位老爷子却并不是那种安享安逸的人,他抓住了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

抓住的人就是郑勇,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启蒙,他不但做了郑勇的义父,还要做他的老师,这一下子把郑勇给吃得死死的,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根本来还想着组织大家检讨总结此次行动的种种呢,现在自己被抓了壮丁,只好委托给郑三娘来主持了,唉,命苦啊。

孙传庭可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家里也没有什么背景,就是靠他自己的勤奋与智慧,最终出人头地,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正好,郑勇也没有什么背景,这里是有一些田产,可是,也仅仅只是在一个村里略有点突出而已。这一点算什么?还不如他孙家呢。这样的一个土包子,却偏偏有很不了起的军事才能,并连续斩杀了多尔衮兄弟,这个太匪夷所思,孙传庭觉得郑勇一定不是个平凡的人,他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而现在正是一个乱世,非常的需要这样的一个军事天才。这就是他将来能有大成就的一个大的背景。

不过,孙传庭还是想起了方仲永,王安石的训诫还言犹在耳啊,做人可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因为贪图小名小利而贻误了人生之大道,不管你的天赋是如何的好,后天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实他的意思就是要给郑勇充一充电,希望他能走得更远,更通顺一点而已。有文化难道不是一件好事情吗?别忘了在这此时此世,一个读书人可是可以横着走的。

士农工商,士排第一,知识分子,那可是这个社会的上等人,是除了皇权之后,所有人仰视的存在。

孙传庭决定利用这一段空闲时间,帮助郑迈出他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步,启蒙开学。

于是,郑勇便在孙传庭的严格监督下,过起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悲惨生活。由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数,也读过一点读物,甚至还听说他写过一本书,当然最终他也交代了,是花钱请当地文人几个秀才帮忙代的笔,孙传庭听了哈哈大笑。这就是一个小地主的附庸风雅而已,这样的事情在大明不知有凡几,数也数不过来的,所以,他一点都不奇怪,更没有兴趣去读一读那本书。

什么才是重要的,圣贤书啊,说白了就是四书五经啊,现在考试就考这个,只有九本书,想一想吧,一辈子只要把这九本书给背了来搞清楚了,就可以当官了,而且,初级都是一个县长加县委书记,这特么的,向哪里去寻找这样的好事去?如果在后世有这样的好事,不要说九本,九十本也照样给你都背下来并研究的透透的。

一切都是利益的驱使和带动,别的都是胡吹!

如果大唐不是因为,考试要写诗,而且,还重要要,唐诗会达到这样的水平吗?根本就不可能!如果后世考公务员考古诗词,照样会再考出一个诗词的国度出来。放心吧,我们不缺人才,永远也不缺,缺的只是机制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