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8章 (第1/2页)

加入书签

济尔哈朗怎么都没有想到阿济格居然选择了投降,这对他的打击很大,虽然阿济格的几万人马也不一定对他有多大的帮助,现在的寇白门已经占领了整个湖广,正在向江宁压过来,原本他还想先手拿下上海,以除掉自己身后的这个遗患,但是,很不可思议的是自己让济度亲率二十万大军,以洪承畴为副将,其实他对自己的儿子是有数的,真正的指挥权交给了洪承畴,他对洪承畴能力还是很欣赏的。

然而,这一在他看来不费力的必胜之仗却偷了,这事也不能怪洪承畴,都他的儿子济度,觉得也是一个大便宜,所以,他强行剥夺了洪的指挥权,自己亲自指挥,他想赚点名声,济尔哈朗知道了也没有阻止,因为,他觉得这一仗问题并不大,他的儿子济度打和洪承畴的区别就是付出代价更大一点而已,自己儿子想取得一点战功这样的心情他能理解,所以就默认了。

然而,开始攻击就非常的不顺利,对面的水师很强大,他们只能才取陆攻,可是,对方的防御之强是济度平生仅见。

水泥是什么他在江宁这么长的时间也是知道的,可是,他们却用了这么多水泥给搞出了这么一条比城墙还要奇怪的一道城墙,到处有很多射击孔,里面不断有火枪火炮,特别是火炮又多射程又远,一万人扑上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打残,就是他们往回跑,那些火炮还会追着打,一直追出去近十里。

汉军损失巨大,而济度想快一点拿下上海,就催促他们继续强攻,可是,这样的仗没有办法打,不要说无法靠近,就是靠近了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攻打这样的一种到处都是射击孔,不管你处在那个地方都会有好几个射孔能用火枪打到你的防御城墙。

最关键的是,死人太多又太快了,一万人冲上去,还没有冲到城墙五十米之内,就已经阵亡三分之一,他们怎么有那么多的大炮,估计有上千门!

到了最后济度都已经调动不动那些汉军了,这不是攻城,这就是白白的送死,一群汉军将领去找洪承畴,洪承畴又去找济度,而现在济度已经红了眼睛,死了这么多人,居然寸功未立,这脸丢大了。

知道的是上海的防御简直就是一座地狱,没有办法打,不知道却一定要说他济度无能,一个小小的上海县都拿不上,二十万大军啊,只打一座县城,不不不,他们连县城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呢,只是在上海的外围被一堵墙挡住了,二十万大军寸步难进。

济度的判断是外强而必然中干,只要集中优势兵力打开一个缺口,那上海县也就到手了,听说里面非常的富有,要什么有什么,江南的商品绝大多数都是这里的生产,甚至,这里还能生产火枪火炮。

对此济度是深信不疑的,为什么?看看那墙上的一千门大炮吧,不能造怎么会有这么多?知道造一门炮要多少精铁吗?好几千斤啊,只是这些大炮那就已经是一大笔财富了,而且,只要他们获得了这些大炮,那么再对战川军的时候,至少守江宁绝对没有问题,一千门啊!

可是,已经死了三万多人了,却还没有摸到对方的城墙,这让济度大发雷霆,汉将已经斩了三名,现在人人自危,个个都惶恐不安,很多汉将私下里都已经后悔降清了,有的人已经有了要反水想法,毕竟他们也是汉人,汉人帮着清人打汉人,这本来就是非常的可耻了,可是,问题自己冒着这么大的道德损失,却并没有获得任何的好处。

他们都已经知道,北京的大清朝廷已经覆灭了,代善等大清贵族都已经被抓了,而岳托也已经走头无路,英亲王阿济格直接选择投降了,大清这不就要完了吗?

自己为什么要上大清这条船,还不是因为大明那条船要沉了吗?现在大清这条船也要沉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在这船上待着?httpδ:Ъiqikunēt

其实,此时最后悔的就是洪承畴,他没有想到会这样,他判断过多次,觉得大清必定会一统天下,虽然是异族统治了华夏,可是,自己的富贵还是能保住的,自己的命,自己的子女,想突然想起了那个庄妃,那个叫布木布泰的女人,她容貌好,学问也好,还装成了汉女,上了他的床把他拖下了水,自己这算是中了美人计吗?

洪承畴觉得也不是,自己是怕死,可是,谁又不怕死呢?最关键的还是他预测到了天下未来的趋势,可是,现在他却不敢再判断了,因为,他已经错了一次了,这一次把自己很彻底的给坑了一把,当然,这里面也有自己的品质问题,唉,一个汉奸是跑了了。

然而现在却不是汉奸或者进二臣传的问题,而是他其实曾经收到过郑勇的亲笔信有意招揽他,以前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而现在他后悔到肠子都青了,如果那时答应了忠勇公,现在自己的从龙之功也就有了,而现在天下之事已经基本都明了了,自己再去只怕人家要不要都是一回事了。

自己的家人已经被大明斩杀过一次了,如果再这一次操作不好,只怕……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他就没有办法轻松,自己家人可是都在北京的,不过三天前他还是收到了家里的来信,家人都还平安,只是门口已经有忠勇兵在站岗,出门进门都要检查。

家里人来的信有两封,一封是报平安,而另一封却是密信,就是劝他归汉。

洪承畴叹了口,如果自己再这样搞一次,可就是三姓家奴了,连二臣传都进不了了,所以,他小心翼翼,唯恐出一点差错。

古代的读书虽然也很重实利,可是,骨子里被儒家熏陶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一股正直感的,洪承畴现在就被礼仪廉耻给压的抬不起头来了,他闭上眼睛默念道:“对不起圣人啊!”

“夫子曰:不义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而我贪生怕死,做了汉奸啊,按说我应该一头砸死,只是,我若死了,家人只怕也没有了活路啊。“

洪承畴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虽然还能再娶妻生子,可是,等孩子长起来,他也就应该入土为安了。

他也是亲情难舍,上一次已经死了一家人了,他本就心中有愧,如今再来一次,他是过不去的,想来想去,长叹一生喃喃道:”罢了罢了,三姓就三姓吧,只要能保全了家人,便是死了,也总是还了一点愧疚了。“

他下了决心,于是,便开始悄悄的联系那些汉将汉臣们,虽然他是一个汉奸,可是影响力却是很大的,有了他的暗中行事,很快就有一大批人投靠了过来,谁都看出来的,大清已经完了,只剩下济尔哈朗也是独木难支,还有一点就是,在江南的政权,从来就没有一个是长久过的,所以,所有的政权都尽量避免在江南定都,而现在的济尔哈朗却只有江南一地,他逃无可逃,那么,他的灭亡也不过是朝夕之事,谁愿意和他一起去死呢?

这些投降的汉臣汉将,本就是一群贪生怕死之辈,如今自然不肯再追随已经陷入绝地的大清,而有了洪承畴的带头,所有的人就都聚集了过来,他们什么想法都没有,就是想活下去,只要不死,做什么都行。

而这一些跟着来攻打上海的真正鞑子只有六千人,其余都是汉军,现在被洪承畴招集的已经十余万人了。

他通过种种办法,向上海的城墙内射出了一信箭,避开鞑子他们这么多人,还是能做到的,而且,还是晚上悄悄干,用一种小型的车弩,可是拆解组装的那种,摸到了一个适合的距离内,就把箭射了进去。

而此时在这里主持的是郑六傻,大员那边让二十八傻在管,而且,除了开发也没有别的什么事情,所以就把他扔在了那里自己回到上海,此时的上海已经是前线了,不过,郑六傻根本就没有把他们当一回事,要说自己打出去可能人太少,动用工人又会就吃生产,不过,防守他一点压力也没有,现在这里有防卫部队五千人,而民兵却有近二十万人,不过,都是在岗的工人,如果不是到了危机时刻是动不得的。

不过,有五千人防守也已经完全够用了。

清军攻了三天,就扔下了三万多人,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清军也就扔完了。

然而,今天他收到了城外的来信,这箭上有洪承畴的亲笔信,说是承蒙公爷厚爱,两个招揽感激不尽,然身在敌营多有不便,未能及时回应,如今出战在外,又加收拢了一批心腹才有了机会,他说已经说服了十万之众,愿意投靠与公爷一起,反满复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云云。httpδ:Ъiqikunē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