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9章 谈罢 (第2/2页)

加入书签

“使军大人,我大汗有个义子,您看....”

为首的使官眼前一亮,若说这件事除了皇帝,还有谁希望谈成的话,那就是他了。

毕竟,这可是他实打实的政绩啊!

“既如此,那就遣可汗义子,与我同归天都!”

“谨遵使君之令。”

终于,双方互相交换了信物,正式完成了章程。

至于什么义子,拓拔离有个劳什子的义子,不过是从乌孙国就地买来的一个哑巴。

他与拓拔离相差不过三岁,痴痴傻傻,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就要跟着人进城里享福了。

谈罢,接下来的几日,拓拔离便开始安排转移百姓的事宜。

横穿天山山脉的乌孙道是天然的甬道,可使引来的子罗河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奔涌,到不需要如何再修。

所以这道

筆趣庫中的百姓自然不可再待,皆被拓拔离强制性的向着乌孙国内部转移。

这些百姓们失去土地后,自然需要其他的生路,所以日后修缮甬道的工作,也就是他们的营生了。

若是乌孙国来做这件事,势必是民声载道,可拓拔离来做这件事就不那么违和。

草原人向来代表杀戮与毁坏,作为侵略一方,拓拔离如今迁徙众人,还给基础的生活保障,并未大开杀戒,已然超过了百姓心中预期。

拓拔离也不得不感慨这驭民六术调教出来的百姓,还真是好管教。

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拓拔离可绝对不仅仅是为了那所谓多出来的良田。

先不说损毁田地,在工程修建时期要损耗多少粮食,如此荒地,是否能固住水,养出田就是个问题。

损耗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又向隆朝称臣才换来的这条河,自是有别的效用。

乌孙道立足于乌孙国中部,拓拔离修建的甬道狭窄细长,但也可使大船行进,且一直要通往拜上草原边境。

这样一来,拓拔离便可依水路将后勤与兵甲运输到乌孙国,减少了骑兵在崎岖道路上的损耗和时间。

届时,不论是他攻乌孙上游的沙域,还是派兵威胁隆朝边境,都会变得十分便利,这才是他的真正想法。筆趣庫

当然,这件事是个长久的计划,先不说这工程需要耗费多长岁月,就拿造船来说,对于草原人,就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

这件事拓拔离与雷子安和黄汉三也探讨过,虽然二人觉得有些虚幻,倒也并未出口阻拦。

往往拓拔离天马行空的想法,总能出奇制胜,进而促进拓拔部的发展壮大。

而完成和谈,也就意味乌孙国只能独自来迎战拓拔离指挥的战争机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