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九章 画地为牢 (第2/2页)

加入书签

说的是老姜头名气大,同道上的朋友很多,其中有一位出马弟子,名叫明太公。

这个人一心为道,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只要是听说了东北各地哪里有脏东西害人,他准得去看看。

正赶上那一年,老姜头的老家,奉北这边有个村里闹鬼,听说还死了人。

这事特别邪乎,传进了明太公的耳朵里,他便广邀同道好友,一同降妖。

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老姜头。x33

本来老姜头是不想去的,可一听地址是他老家,就寻思跟着去一趟,抽空还可以回地主家看看当年的那个女娃娃。

就这样,由几名出马弟子和阴阳先生,外加上老姜头这么一个收池人组成的降妖小团队,踏上了路途,前往奉北的某个山村,找那传说中女鬼下落。

可随着他们几人的深入,老姜头发现了不对劲,这女鬼闹事的地方不光是在奉北这么简单,就连村子都是他小时候待过的那个农村。

再说的详细点,出事的那家人,就是当年他给放牛的地主家。

这可就有意思了,老姜头找到了地主,问他女娃娃还在不在这里干活,谁知这地主支支吾吾的,什么话都不肯说,只是说那女娃娃早就走了,他啥都不知道。

老姜头满脑子的疑惑,可毕竟捉鬼为大,便也只能先把这事放一放,和明太公那几人共同在地主家大院里设了法坛,吸引女鬼上门。

深夜子时,那女鬼来了,是一只失去了意识,只知道害人的鬼煞。

明太公不愧是一心问道,二话没说就带着人杀了上去,与那女鬼缠斗在了一起,只留下老姜头傻愣在了原地。

他是万万没想到啊,这次的奉北捉鬼会这么巧,巧到是地主家出事也就罢了,那女鬼竟然也是熟人。

虽说这么多年过来,大家都从小孩子迈入了中年,可老姜头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女鬼,正是当初不惜跑遍整座山也要证明他清白的女娃娃……

这一场恶战,老姜头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只是在日记中说,自己根本就下不了死手。

他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心地善良的女娃娃为什么会死,又为什么变成了只会害人的鬼煞,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天意弄人吗?

后来,女鬼被降了,由一名出马弟子拼了半身道行,请野仙将女鬼封在了自己的宝葫芦里,只要拿回去,放在堂营上受七七四十九天的香火冶炼,这女鬼必然会魂飞魄散,成为宝葫芦里的一抹尘埃。

老姜头当然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他和明太公等人商量了好半天,想请那位出马弟子把女鬼放出来,用收池人独门秘制的池中之水去帮助女鬼恢复意识,让她下阴间投胎。

要知道,鬼煞已经是失去了意识的厉鬼,这种亡魂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害人,怎么可能恢复呢,就算真恢复了,都未必会有投胎的机会。

尽管当时的老姜头也算是有些名声,可明太公的那几位好友还是不同意,他们说这女鬼已经害死了人,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妖魔,没必要花时间浪费在她的身上,直接让她魂飞魄散,简单省事。

老姜头当年年轻气盛,火气大,听明太公那帮朋友这么说,大骂他们是冷血的畜牲,这女鬼为何会如此,那地主又为何支支吾吾,闭口不言女鬼生前事,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其中有多少道道,凭什么现在说女鬼是妖魔,难道地主的命是命,女鬼生前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本来啊,老姜头和明太公他们还不算多大的摩擦,可就因为这句话,一语双关,既骂了这些个出马弟子,又骂了他们背后的那些五族野仙,搞得两边都下不来台,和老姜头也就越闹越僵。

后来经过了一番争吵,那些出马弟子给了老姜头十五分钟时间,如果他能恢复女鬼的清明,那就再商量商量怎么处理这只女鬼,如果他办不到,那从今以后,收池在出马弟子的眼里,就是旁门左道,什么引以为傲的池中之水,也不过是贻笑大方罢了。

老姜头同意了,谁成想那出马弟子的宝葫芦一打开,女鬼就窜了出来,要不是明太公眼疾手快,老姜头肯定就被女鬼给伤了。

众人无可奈何,与女鬼又是一番苦战,结果惨胜,一死两伤,换了那女鬼一个灰飞烟灭。

这一回,老姜头算是彻头彻尾的输了,收池人的颜面和名声一落千丈,成了同行里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那收池人一向自傲的池中之水,也成了天大的笑话。

就算在后来,很多收池人想用池中之水为收池扬名,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只能是失落离开,丢下收池人的身份,隐退了民间。

对于这段尘封多年的往事,老姜头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

“如果是我师父,一定可以唤回女娃娃的意识、如果是后来的我,也应该做的到,可偏偏,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她是一个好孩子,我不知道我们之间有没有爱情,但我不能说她是个天生就该害人的妖魔,我敢肯定,她也是被害的,只是受了刺激成为了鬼煞,可我能唤醒她,我真的可以的,因为我是收池人,所以我比他们更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我长叹了口气,终于明白了老姜头为何会在平房区画地为牢三十年了,可能比起恨那些挂马旗的,他更恨自己吧,是他自己没能救下,那个在儿时愿意为他去满山找手绢的女娃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