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十二 病历之疑 (第2/2页)

加入书签

在看看奖励栏,写着:“1951年在冬学活动中,因有显着成绩,被团城县曾授予奖旗一面,1955年度被评为团城县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86年被评为优秀党员,1988年被市纪委评为党风建设先进个人,1989年被评为全区统战系统先进个人。”

另两页是工资调整表,一页填写的是1978年1月17日,月工资总额515元。还有一页填写的1990年8月2日,月工资是享受正科级待遇基础工资133,加上其他的工资总额213元。

最后一页是家庭成员表,分别填写了母亲与五个女儿的状况,可是余又朵奇怪父亲并没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写她们姐妹的工作、学习状况。不过她仔细看两遍明白了,原来父亲把已经结婚的两个姐姐写在了后面。余又朵分析:可能在父亲心里结婚的姐姐严格来说应该不算原来家庭的成员,但是父亲还是填写了,只是另有区别,看来父亲做事很严谨的。在表格填写中她已上大学了,估计填表时间是1990以后。

余又朵仔细看了看父亲最早的工作时间是1950年2月,父亲是1934年7月出生,工作时岁数确实是只有虚16岁。这个事情父亲在世从没有刻意说起,倒是父亲在世时,母亲曾骄傲地说起。

母亲说父亲早年在学校里就积极参与各种社会主义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之后想去当兵,可惜身高不够,又不满十六周岁,未能如愿参加解放军。父亲就在家乡参加了民兵组织,他对待革命事业非常积极。

母亲多年还记得父亲年仅16岁在大会上慷慨激昂的发言,她对发言的具体内容不懂,只知道大家尤其是当时的工作组领导对父亲的表现非常赞赏。只有奶奶不高兴,因为奶奶一直希望父亲从医。据说有好几次,奶奶把父亲关在家里不让外出,父亲总是偷跑出去找工作组。最后奶奶没有办法,只好接受了父亲选择参加新中国的革命事业。

余又朵认真看第一行,虽然只有短短一行:“1950年2月,在团城县圆山乡官庄余村参加革命工作,任村武装民兵指导员。”,但是她想父亲这么小就参加工作,期间一定经历了一些不断成长的故事。可惜父亲在世,她从来没有问过;父亲去世后,很遗憾她也从来没有问过母亲。

父亲的字很工整,有毛笔字的拙味,像他人一样淳朴。再看着父亲写的长长的工作履历,余又朵想父亲四十多年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呢?

这时她想起来,她需要了解一下父亲当年去世时具体的病情。父亲原来就医的中心医院前几年也搬迁到了新的地址,盖了新的大楼。她不知道在新的医院大楼能否找到父亲的病历?所以她给在这所医院工作的一位堂妹余又米打了个电话。

“小米,你在医院吗?”

“在呀!”堂妹很热情的说。

“我马上去你们医院有点事情。”

“什么事?”

“我想给我爸爸写个传记,我想去了解我爸爸当年去世时具体的病情。你们医院搬家了,不知道在哪里能找到我爸爸的病历?”

“啊?”堂妹马上沉默了一会儿,说:“好像都过了三十年了,又搬家了,估计也不一定能找到吧?”

“我已经在去你们医院的路上了,麻烦你带我到你们医院存放病历的地方,找不到没有关系。”

“我有点忙。”余又朵听出堂妹有点想推辞,没有了刚才的热情。

“没有关系,我到医院等你,等你忙好了,你带我去一下。”

余又朵想了想补充道:“你放心,即使发现有什么问题,我现在也不会追究医院的责任。三十年都过去了,我只是想全面、真实的了解我爸爸,给他写个传记。”

余又朵在医院的五楼等到了堂妹,堂妹眼睛近视的很,她眯着眼看着余又朵,说:“我只是带你去查病历档案的地方,现在叫信息室,但是一切按程序来。”

“明白,你放心,不会给你带来麻烦的。”余又朵表示理解。

她们到了信息室,工作人员是个瘦小的护士,她认识堂妹。堂妹在此医院工作了二十多年,期间担任护士长工作也有很多年,所以医院工作人员与堂妹基本都熟。

护士很热情地带着她们一起去了资料室,余又朵看见在地上直接堆着很多的病历,不过都按时间编排的。因为余又朵很准确得报出了她父亲住院的时间,1992年4月27日,所以护士很快在一大堆的病历中找到了余又朵父亲的档案。

堂妹很惊讶,说:“真找到了?那你们弄,我去上班了。”

护士拿着余又朵父亲的病历,带余又朵回到了信息室的接待处。她要了余又朵的身份证以及余又朵父亲档案里家庭成员那页复印件,给余又朵做好登记。

接着护士翻阅余又朵父亲病历,这时她的电话响了,余又朵眼快,一看来电是堂妹的名字。护士接通电话后,看了余又朵一眼,就主动离余又朵远一点去接听电话,大概通话了好几分钟。

挂完电话,护士就开始很仔细地翻阅、查看余又朵父亲的病例,没有了刚才的热情,有些谨慎地说:“我们医院有规定,有些是不能给你的。”

余又朵明白了,刚才一定是堂妹告诉了护士父亲当年的情况。她想走访还没有开始,先不要弄出什么动静,就很冷静地对护士说:“理解,你看什么材料能给我就给我吧,我只是想给父亲写个传记,想全面的了解他。”

护士再次认真地翻阅余又朵父亲的病历,病历大概有十几页。然而她只给了余又朵其中的八页复印件:入院记录、出院记录,和几页检查单。余又朵没有强求多给,她拿到复印件后就离开了医院。

堂妹的那个电话让余又朵很不是滋味,因为她没有想到自家人怎么会这样?让她更没有想到,她翻到最后一页的出院记录上,出现了“私自”,“住院期间精神木呆、寡言少语、低头静坐、性格孤僻。”等字样,而且明显是后来添加的,还是不一样的笔迹。她皱紧眉头,她想为什么要添加这些字?什么人添加的?其中没有给她的病历材料中,是否还隐藏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信息?三十年前的疑惑,父亲到底是怎么死的?又涌上心头。

入院记录那页二十年前她见过,入院记录的联系人是佟冬灰,她记得此人是她父亲单位的秘书,入院原因是冠心病。biqμgètν

她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她来查过。当时工作人员只给她看了这页入院记录,他说其他的材料都是正常的就诊记录。余又朵狠狠地敲了一下自己的头,原来病历里面有猫腻。可惜当年自己很幼稚,竟然相信了工作人员的话,否则二十年前就应该坚持追查下去。看着奇怪的病历,她再次坚定了这次写父亲传记的决心。

余又朵在微信里询问是否有认识汉亭镇的人?因为那里是她开始有记忆的地方,离团州半个小时的车程,她想从那里开始走访。

很巧其中有个以前的学生叫韩本金,他认识一个汉亭镇的老人,原来是汉亭镇的党委副书记,对余又朵的父亲在汉亭镇工作的情况很了解,也愿意她去走访。

余又朵还有位曾经的学生叶凡,目前他在做老年健康保健品生意,他表达了愿意陪同余老师去走访,余又朵很感动。但是她给叶凡强调只能适当的宣传保健知识,不许卖东西,更不能坑骗老人,学生答应了。

她又想起来了一位以前的同事,袁庭坚老师,曾撰写过一位原新四军退伍军人的传记。她打电话联系了袁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有想到他倒很支持余又朵的想法,他说人生就是普通人和普通生活构成,在普通中发掘不平常的人和事,才是有意义的事。余又朵诚恳的希望得到他的指导,他欣然答应了。

这样一番联系后,余又朵约好几个人本周六下午去汉亭镇,她的走访活动要正式开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