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十六 临危救人 (第2/2页)

加入书签

余又朵他们在王木根书记的带领下找到了名叫王中荣的老人,当时在溪河镇王家村担任过团总支书记,现在七十多岁了,个子不高,很干练,一看就是勤快人。

在王中荣家里,大家坐下后,王中荣老书记开始回忆,他说:“我当年还很年轻,才二十岁左右吧,不在你父亲手下直接工作。不过你父亲常下队,我们也接触过。我对你父亲印象很深刻,他是出了名的老实人,淳朴,勤劳,就知道工作,不像别的干部摆架子、打官腔,就是好干部代表。他下队时就和社员一起干活,能吃苦。”

这和大家的评价是一样的,余又朵问了另一个问题:“上次从祖朝兵老书记那里走访后,我就有了个疑惑,时期,很多人被打成了右派或被迫害,我父亲怎么没有受到影响?”

王中荣书记笑笑说:“你父亲没有被迫害,可能是你父亲人好吧”。

过了会儿,王中荣书记想了想说:“你父亲在溪河公社时期确实正处于时期,不过你父亲工作能力挺强的,尤其你父亲能坚持工作原则,牢牢抓住生产,他不热衷于搞运动,很受老百姓的拥护。”

“哦,怎么说?有具体的事情吗?”

王书记抽了口烟,说:“想起来了一件事,记得有年,具体哪年不记得了,用电紧张,溪河公社与溪河镇争夺变压器的事情。”

“怎么说?”余又朵觉得有故事了,问道。

“那年夏天用电受限制,有的地方需要停电。公社方面力争首先需要保障生产用电,而镇里小组在搞运动,要优先考虑民用照明,两边人聚集在变压器附近,争夺变压器,几乎要打起来了。

你父亲当年还是副书记,他及时赶到现场与工作组的人斗争。他讲了很多话,力挺首先要考虑公社生产用电,最后化解了危机,把变压器给了公社,有利于保障了粮食生产。大家都觉得你父亲很务实,正真地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心里是明白的。”

余又朵听了很难过,她想起来母亲也曾埋怨,父亲在工作中,哪里有困难有棘手的事情,别的干部躲都来不及,而父亲从不回避、不逃避,迎难而上。母亲抱怨父亲就是傻,一心只为工作,不顾自己的安危,也不考虑后果。

王中荣书记继续说:“我记得你父亲在这里工作时,大家对他评价很高,肯吃苦,带头苦干,很朴实,虽然是个农民形象,还是有威信的。

运动曾经轰轰烈烈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影响。但是老百姓还是有一定的是非观念,你爸爸人好,所以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余又朵欣慰地说:“那真的要感谢溪河人民,保护好人。”

王中荣书记若有所思地说:“我想起来了,在时,还有件事在溪河镇闹的挺大,大家都知道。”

大家也好奇,都问:“什么事?”

王中荣书记说:“据说那年你父亲正在组织有关人员开生产会议,突然几个革命小将闯进会场,宣传的活动。”

“什么活动?”余又朵问

“具体什么活动我也不知道,当时你父亲说:‘等我们把生产会议开完再说。’

小将说你父亲不支持,就喊:‘打到余国理书记,打倒余书记。‘

你父亲当时好像说:‘革命也要吃饭呀。’

小将们说你爸爸狡辩,就把你爸爸揪出会场,拉到镇子上去游行。

走到你家门口,有人说:‘这是余书记的家。’

大家见你家门是上了锁的,有个红卫兵就拿了个封条把你家门封了。

不一会儿,怎么你家有个毛毛‘哇哇’在屋里大哭,原来你妈妈出门了,把你家哪个孩子锁里面了,红卫兵以为门是锁了的,没有人在里面,就贴了封条。

你家那个毛毛在里面一直“哇哇”大哭,声音很大。镇上有支持你父亲的人就大喊:‘红卫兵杀人了,红卫兵杀人了,把毛毛封在屋里面了。’

不一会儿很多的人跑到镇上聚集在你家门口,纷纷谴责红卫兵的不得人心的行为。革委会主任迫于压力,只好下令让人撕了你家的封条。

同时大家呼吁余书记是个好书记,工作认真负责,不占公家便宜,也肯为老百姓做事。干嘛要批斗他?后来你父亲就被红卫兵放了。”

余又朵说:“这个故事我妈在世时也说过,被封的是我家老三。那是1966年,我妈有事出门了,当时老三才出生几个月,还没有断奶,饿了大哭。我妈说如果老三当时没有在屋里大哭,不知道我爸爸会不会被放了?时期,一件偶发事件,都能让人有灭顶之灾。”

余又朵听说这些事情,想想她父亲在基层工作了三十几年,其中担任副书记和书记近二十年,主要是时期,期间一定经历了太多的故事,遗憾很多人不在了,否则还有更多故事。

父亲在世很少说这些故事,不过余又朵安慰自己,如是再迟五年可能真的找不到父亲的故事了,那才是她的终生遗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