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十五 基层公仆 (第2/2页)

加入书签

老苏点点头说:“嗯,印象太深了,都几十年过去了,到现在我还能记得他说话的语气和声音。”

“谢谢你!”余又朵想起父亲的声音,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她忍住了。

老苏继续说:“我没有多少文化,你爸爸还具体说了什么内容,我现在记不得。不过他总是围绕着实际问题,不讲假大空的话,还说我们国家还很困难,我们不仅要自力更生,还要支持国家建设等。”

这时冯站长接话说:“是的,她爸爸不讲假大空的话,一句假话都没有,太朴实。”

“是的,是的,你爸爸经常到我们大队来,看看实际情况,他每次来都和大队书记一起到田里去看看,带着个小本子,不停地记着。”老苏说道。

“是的,我对她讲过,她爸爸有个习惯,到哪里都带着小本子,把各种问题都记在小本子上。”冯站长说道。

老苏继续说:“是的,你爸爸说要亲自掌握第一手情况,怕别人弄虚做假。余书记下队不像有的干部,有的干部比你爸爸狡猾,下队就走走看看,你爸爸是真干活。每次来都和社员们一起干活,每次来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

“这个我相信,我爸爸很务实。”余又朵说。

“你爸爸来我们这里,有时候大队部里面不开火。他就在村民家吃饭,他从不挑食,与我们吃一样的,遇到什么吃什么。而且每顿饭一定都要给一毛钱半斤粮票,老百姓不要,你爸爸说必须要,这是规定,我们只好收下。

你爸爸还定期过来检查工作,如果完成的好,他随身带点毛巾什么的发给我们作为奖励,担心我们以为是他自己掏钱买的不要,特意解释是公家钱买的。”

老苏接着说:“当年在我们农民看来公社书记是很大的官呀,大队书记我们都不敢含糊,何况公社书记?但是,他从不把自己当官,真像广播里宣传的好干部形象,所以我对你爸爸印象特别深刻。我到现在没有看到比你爸爸更好的书记了,我老了不怕得罪人。”

“冯老,你说呢?”老苏大大咧咧地笑着对冯站长说道。

“是的,我也是这么说的。”冯站长肯定地说道。

“是的,冯叔叔,一直对我说,我爸爸是他见过的最好的书记,你们都是善良、正直的人!”余又朵说道。

“真的,余书记是我心中永远难忘的最好的书记!”老苏深情地说,余又朵很感动。

这时,叶凡说:“苏老,谢谢你回忆我们老师的父亲事迹,如果你有时间,能不能手写一点?”

老苏说:“我文化不高,不知道写的好不好?”

余又朵说:“能写就好,谢谢苏老,有空麻烦给我写点。”老苏答应了。

“好,好。我写好了联系你!”老苏答应了。

余又朵感谢了老苏,他们开车往回走。

经过一块农田,冯站长指着一块稻田说:“当年你父亲就在这里插过秧。”

余又朵看着这块稻田,她想,如果她父亲还在多好,她一定带他过来看看,可是……

这时冯站长的话打断她的思绪,他又说了点往事说:“我和爱人有时候从这里走,她还会想起你爸爸。她是当时的插秧能手,你爸爸和她在一起插过秧,你爸爸从不搞形式,每次都认真插,他还和我爱人开玩笑说:‘我们比赛,看谁插得又好又快?’每次你爸爸秧插的又好又快。”

“是的,我爸爸做每件事都那么认真。”余又朵心疼地说。

余又朵说:“那我们就在这里走走吧。”

他们下了车,余又朵望着这黄灿灿的稻田,她想她父亲如此的热爱工作,在这块土地上撒下了很多的汗水,无论如何要把他的传记写出来。

这时候,走来一位老太太,年纪也不小了,估计有七、八十岁了,冯站长与她打招呼:“欧香妈妈,去哪里?”

这个叫欧香妈妈的老太太说去哪家打麻将,问余又朵他们是谁?冯站长说:“她是原来老书记,余国理的女儿,她给她爸爸写传记,过来了解情况。”

欧香妈妈说:“哦,余国理呀,那是个好书记呦”。

余又朵赶紧问:“怎么好?”

老太太说:“余书记在我们这里好是出名的,大家都说他好。记得有次,我们几个社员想表现表现,说早点到田里干活,争取第一个到。我们第二天早上很早就去了,但是远远地看见有个人已经在田里了干活了,我们走近一看,呀,原来是余书记!我们都感叹:余书记真像大家说的那样,是好书记呀。”

余又朵听着心理又难过起来了,但是,她对自己说一定要坚强,她对老太太说:“谢谢你还记得我爸爸。”

“记得记得,你爸爸人真好。还记得有年冬天的时候,雨水多,有段到田里路面有大片积水,余书记还亲自与他人一起找了点费木料铺在了路上,这样社员到田里干活就不会湿脚。当时大家都讲余书记不是嘴巴上说关心老百姓,真得用自己的行动关心老百姓。”老太太真诚地说道。

余又朵听说老太太的回忆,她再次后悔自己做的有点迟了,否则还会有更多关于她父亲的故事。

不过通过这些人的点滴回忆,她父亲工作的特点逐渐明显:工作认真,脚踏实地,关心他人,无私奉献。她想,简直就是教科书上的人民公仆的形象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