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九章:商人掌权的弊端 (第2/2页)

加入书签

诚然,这一条路的确是一条能让大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和往外扩张的捷径,但其中的弊端也十分明显,苏泽连想都没想过。

一旦商人的手里有了权力和军事力量,那么国家就会收到那些野心家的掣肘。

许多东印度公司的员工发了财之后就回到了英国国内置办各种不动产,以及开启了公司,不但如此他们还获得了政治权利,想方设法的为自己谋取利益。

他们还在英国国会中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说客队伍,一些原来与东印度公司协助的有野心的商人也对公司施加压力,他们希望能够在印度建立自己的私人公司。

在这些压力下,1694年国会通过了一个非管制法案。这个法案允许任何英国公司与印度贸易,除非国会通过法案禁止该贸易,这样英国国会实际上取消了施行了约100年的许可状。

英国国会也知道不能放任,于是此后几十年中国会和东印度公司之间不断争战,公司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永久性的设施,而国会则不放过任何机会来占用公司的财富而同时不使它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在这期间,国会有的时候还需要问商人借钱才能维持国内经济的运转,1742年,由于政府惧怕战争会导致财政困难,同意将东印度公司的许可证的期限延长到1783年,代价是公司向政府再贷款100万英镑。

最后小冲突真的导致了战争,从1754年到1763年在七年战争中,英国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加固其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土地。

战争也波及到印度,公司军队与法军在那里爆发冲突,与此同时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超过了它的欧洲竞争者。

由于战时军队和经济的补给需要与印度的贸易大增,同时英国获得原材料的能力和生产方式的效率也提高了。

其结果是英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这个富强导致的生产和需求又提高了它对远洋贸易的需要,东印度公司成为英国对世界市场的单一最大占有者,并对政府施政加以影响。

由此可见商人掌权的弊端有多大,政府都会被商人左右,许多政策也会被商人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政府都需要向商人低头的时候,这个国家许多政策都会由商人主导。

而商人或者说资本家的眼中只有利益,没有底线,只要利益足够大,他们就敢铤而走险,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只顾着自己腰包鼓鼓,极其短视。

苏泽是不想看到商人尾大不掉的,他要做的就是把握好其中的度,让商人能放心大胆的去经商,但同时苏泽也要压制商人,不允许商人掌权,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该赚的银子放心赚,只要老老实实听朝廷的话,朝廷不会没事就抄家灭族,可不该赚的银子就别去碰,谁敢伸手朝廷就敢下刀。

商人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但苏泽绝对不允许商人掌权,更别说让商人掌握军事力量了,这是苏泽绝不允许看到的,即使他自己也能算得上是一个商人。

正是因为他也算是商人,所以他才知道商人掌权的弊端有多大,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商人若是手里头有了权力,那么刚刚在大明落地生根的交易市场势必会受到影响。

希望煤业公司就是一个例子,为何希望煤业公司的股票会价格一再涨高?

因为苏泽通过使用权力一再的抬高希望煤业股票的价格,首先是形成了垄断,全大明如今只有这一家公司能合理合法的开采无烟煤,其他地方就算发现了无烟煤也不能开采,这就导致了希望煤业公司一家独大的情况。

若是苏泽想抄底希望煤业的股票,大可以推动政策,让朝廷松开口子,允许民间开采无烟煤,这就打破了垄断,希望煤业的股票不说瞬间腰斩,至少会瞬间下跌不少,希望煤业公司的市值会瞬间蒸发一大半。

等到腰斩之后,苏泽就可以去抄底了,全都低价吸入,然后再朝令夕改,让朝廷再次颁发禁止民间开采无烟煤的政策,希望煤业公司又重新形成了一家独大,股票价格又会节节攀升,苏泽便可以赚个盆满钵满。

这种情况太可怕了,苏泽根本不敢去尝试,后世对公务员炒股进行各种限制也是这个道理,洗钱,操控股市这些对于手里有权利的商人来说就是小儿科,他们倒是获利了,可其他股民就被割韭菜了。

之所以如今不限制官员参与股票交易的原因有很多,他们有银子能玩得起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苏泽有自信压得住他们,想要操控股市也要看看他这个大庄家答不答应,他这个大庄家不答应射什么都白搭。

苏泽不让朱棣抄家都是苏泽仁慈,还想抄底?

朱棣和朱瞻基是信任他这个大庄家还是信任那些懂个皮毛的百官还需要想吗?

苏泽不敢轻易去尝试,因为交易市场是他一手缔造出来的,他是大庄家不想砸盘,可若是其他商人有了权力就不一定了,谁知道苏泽会不会被反噬。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苏泽干脆把口子封死了,不给商人掌权,不许商人参与政治,等到后面规则制度完善之后,交易市场也会对官员做出限制。

自交易中心成立和股票发行的那一日起,苏泽的手里就像是捧着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弹,若是他能一直控制还好,控制不住就会伤人伤己。

而之所以苏泽有底气敢为了积累原始资本就玩的这么大还是因为背靠皇室,有朱棣和朱瞻基在身后撑着,而天下兵马都在老朱家的人手里。

一旦察觉到不对,苏泽就会雷霆一击迅速摆平,该杀的杀,该埋的埋,谁要是敢摘他苏某人的果子,那就让他去死!

苏泽虽然如今手里没什么兵马,可关键是朱棣和朱瞻基信任他啊,起码在商业方面是如此,杀读书人朱棣和朱瞻基会觉得不妥,会引发朝野非议。

可若是有商人敢上蹿下跳的蹦跶,得了好处还卖乖,有了钱还不满足还想要权力,妄图干涉朝政,那就试试永乐大帝的刀利不利!

沈万三不就是一个例子,历史上对于沈万三这个人众说纷纭,反正这老哥没什么好下场就是了。

根据记载,万三本名沈富,1330年-1394年,字仲荣,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元末明初商人、巨富。

元朝中,吴兴水灾,沈万三随父移居周庄镇,以躬耕农业发家,并得到富室陆德源赏识,赠予巨资。

此后,沈万三一边开辟田宅,一边进行对外贸易,很快成为江南第一豪富。他在银子浜设私塾,在苏州玄妙观建观前街,还在南京为朱元璋修城墙。

但因他工作完成的太好,朱元璋因没面子而将其发配云南。

对于皇帝来说,一个人太有钱也是一种罪过,容易被皇帝惦记,特么你一个商人居然比皇帝都有钱,你的脑袋还想不想要了?

本来统治者就不喜商人了,还有商人敢在皇帝面前蹦跶,嚷嚷着我们商人也要权力,皇帝转头就能送你一个九族套餐。

至于苏泽他是一个例外,他的银子都给了好兄弟朱瞻基了,有啥好事都拉着老朱家一起,变着法的给老朱家的穷鬼送银子,朱棣喜欢他都来不及呢。

苏泽就知道银子多容易遭人惦记,所以当知道朱瞻基就是当朝皇太孙之后,立马就变脸了,不仅不坑老朱家的银子了,反而想着法的送银子出去,又是捐地又是送银子的。

朱棣一看,哟,小伙子不错啊,能赚银子不是什么本事,大明这样的人不少,可像苏泽这么听话懂事还知分寸,懂进退的就少之又少了。

朱棣这一高兴,不仅不惦记苏泽的银子了,还送银子给苏泽放在那什么银行存起来。

苏泽也很懂事,从来不嚷嚷着问朱棣要什么,而是朱棣给什么他拿什么。

苏泽能一步登天,从一个小县令成为天子近臣,真不是没有理由的,他小心谨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太了解穷鬼们的心理了。

这人一有钱,看谁都像是穷鬼,苏泽这辈子和上辈子最讨厌的就是穷鬼了,上辈子因为他是穷鬼,每天为了房贷车贷而奔波,穷怕了,天天琢磨着如何发财,等到他成为有钱人之后他又天天想着如何让穷鬼别惦记他的银子。

穷人穷急眼了会造反,天子穷急眼了可就要抄家灭族了,苏泽老懂哥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