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章:是非功过留待后人书 (第2/2页)

加入书签

同室操戈,史书上也不好看,能避免还是避免的好。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苏泽觉得日后很多地方需要用的到汉王这样的打手。

比如削藩!

苏泽已经想好了,到时候削藩就拿汉王开刀,连汉王都被削藩了其他的宗室敢吱声吗?

敢吱声好啊,关门放汉王!

至于汉王答不答应没关系,反正日子还长,说不定汉王傻了吧唧的就被他给忽悠了呢。

老朱家人都鬼精鬼精的,不好忽悠,看来看去也就汉王还算耿直,说不定被他给忽悠到了贼船了。

这不,汉王现在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去倭国搬银子了,可不就是个打手的命嘛。

再说了苏泽又没想着现在削藩,时机现在还没成熟,现在提及削藩那些宗室能把苏泽给生吞活剥了,朱棣都护不住他。

可在苏泽看来,削藩是一定要削的,老朱家的人太能生了,那些宗室整天没事就在家里造孩子玩,能不多吗?

明初朱家皇族只有五十八人,到了明末已经有了百万之多,亲王郡王,辅国将军等等乱七八糟的宗室。

宗藩制度不仅于国无益,于民就更无益了,皇室和士绅们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靠百姓们供养的蛀虫!

当年朱元璋的这套制度,是善良的,不过朱元璋的善良是小善,他只考虑到了皇族人士,却没有考虑到这个制度百年后的缺陷。

朱元璋的儿子们当亲王后,俸禄是很高的,是当朝丞相的七倍,这只是单纯的工资。

朱元璋还给了子孙很多福利,他给了子孙大量的土地,来种植粮食和蔬菜,赚取金钱。

不仅如此,朱元璋规定,凡是皇室子孙,不需要拥有自己的职业,吃喝玩乐一切费用归国家负责。

而且皇室子孙,到了十岁的时候就有了自己俸禄,一直到死都有钱花。

在成人礼、结婚的时候,还有别的补贴,就连死后还有丧葬费。

明朝皇室子孙,从生到死,就会一直享受着无以复加的福利制度。

这些钱财从何而来,还不是从国库里面出,而国库里的钱粮又是从老百姓们身上榨出来的。

现在还没什么,等到了以后,老百姓肚子都吃不饱了还得供养宗室和士大夫,可不得造反嘛。

朱元璋的这套制度,无疑最大的保证了皇室子孙的生活质量,可是也给明朝埋下了隐患。

朱元璋对子孙的这套福利制度,的确让皇族都吃饱了饭,可是尾大不掉,这群人对财政的损耗也是太大,导致明末朝廷作战都没银子用。

大明之所以会亡,朱家宗室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的。

因此苏泽觉得削藩是有必须要做的,不仅要削藩,还得限制皇室,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目前苏泽也只是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敢表露出来。

削藩没事,可能朱棣巴不得如此,苏泽想要削藩说不定正合了他的心意。

可要是苏泽现在傻不拉几的去和朱棣说,陛下,皇室的权力太大了,于国无益,得限制一下。

朱棣反手就能砍了他,那可是在挖朱家的根,朱棣绝对不会坐视的。

因此苏泽现在只是有这个想法,可却不敢表露出来,只是默默的在心中的完善他的大计划。

今日之隐忍蛰伏,谨小慎微都是为了日后更大的图谋,留待有用之身。

要不就不做,直接跑路去海外混吃等死,躺平摆烂。

可既然他下定决心留下来了,那就要尽心尽力做的更好一些。

即使日后可能会因为此和朱瞻基反目,他也在所不惜。

历史已经证明了封建腐朽的落后制度必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共和才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等到大明长盛不衰,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

等到大明的旗帜遍布全球,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等到人人如龙的大明盛世降临,再来与我说是非功过!

苏泽就这么目视着朱高煦的身影一路消失在军营门口,他回头望了一眼不远处的流民聚集地。

由于军营的遮挡,苏泽并看不真切,可他好像就是透过了层层遮挡看到了那些寄居在西山的几千大明百姓。

汉王在一边,几千大明百姓在另一边。

两边风景各不同,而他一人在中间。

“愿我大明永久兴盛,愿我汉人江山永固,愿我大明百姓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苏泽一声呢喃,声音随风消散。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