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章 反常之举 (第2/2页)

加入书签

“虽然相国表面上不动声色,也不愿深究,可你要记住,咱们的相国当年也是西凉豪雄,能够一统凉州悍勇,岂又会是真的残暴粗人一个。”

“纵然他不肯承认,也不想去谈,可他的内心其实比谁都清楚,比谁都明白。”

蔡邕的语气很缓,很低沉,越是这样,越给吕布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同时也让他每个字都能清晰的思考。

蔡邕没有向吕布提问,也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而是继续道:“董旻,相国胞弟;董璜,相国之侄;牛辅,相国女婿。”

“此三人,前二者都有董家血脉,也是相国无比信任之人,却也仅仅是信任,而非倚重。”

“因为此二人,才疏学浅,无德无望,驾驭不了数十万的西凉悍勇之士,只能主宰于朝中,而非军中。”

“你且看董旻,虽说相国将他强行安插在了西凉军中,独领一支,可这都过去了快半年了,却没有丝毫起色。”

“而董璜,直到如今还在任禁中统领,督管宫廷,丝毫没有让其入主军中的意思。”

“相反,最有可能接执军团,也是被相国最委以重任的牛辅,却暴毙身亡,因你吕布而死!”

“且不论相国究竟有何顾虑,没有动你,没有治罪,更没有借故敲打于你,这其中的隐晦,还看不懂吗?”

蔡邕言辞凿凿,语气愈发激烈,他双手按在桌案上,直勾勾的望着皱眉深思的吕布。

话已经说到了这种地步,只要不是个傻子,都该听出来其中意思了。

可惜,吕布此刻仿佛就像是个傻子一般,皱眉深思过后,竟微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

蔡邕怔了怔,他是真没反应过来,还是认为自己说错了?

这些话,其实和董卓没有关系,都是蔡邕凭借自己的看法所说的论调。

当然,说的基本都是基于事实的。

吕布之所以没有回应,是不明白,蔡邕找自己突然说了这么多,几乎都不是含沙射影的表示了,而是直接明示。

到底用意何在?

自己又该如何回应这么敏感的话题?

难道要直接说,“没错,我也这么认为,估计后面西凉军肯定就是我接手了。”

如果嫌命长,随你怎么说。

吕布显然是不嫌命长的那种。

“蔡公!这茶,晚辈怕是喝不下去了!”吕布脸色愈发寒冷,作势欲要起身。

蔡邕不为所动,随意问道:“为何?”

“太涩,会苦死人的。”吕布旋即又端起抿了一口,面部扭曲道:“这不是晚辈该喝的茶。”

蔡邕抚掌哈哈大笑起来,轻拍着吕布的手背,安抚着让其坐下:“好好好,这茶苦,那咱们就不喝了。”

“蔡公!恕晚辈名言!晚辈而今虽贵为温侯,更是借相国厚爱,朝廷亲封的征东大将军,但晚辈一直如履薄冰,想要低调做人,只因明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拜相国恩赐!”

“至于公之所言,晚辈并非不懂,只是此等大事,岂敢随意妄谈!西凉军生是相国征伐天下之兵,死是相国斩阎罗之鬼!”

“相国若指那十七镇诸侯,本将军便斩那十七颗头颅!相国若指这天下版图,本将军兵锋所过之处,遍插董字大旗!为相国将天下吞之!”

“至于后继之事,当也全凭相国决断!岂容晚辈放肆议论!”

吕布一甩袖袍,眉宇间浮现出一股决然之气,与蔡邕对望丝毫不落下风。wwω.ЪiqíΚù.ИěT

他正气凌然的模样,当真将蔡邕镇住,一时哑口无言,不知该说什么。

“好吧……”蔡邕双目垂下,淡淡道:“如此,你就先回去吧,老夫也不便再留你。”

吕布听话的起身,问道:“那晚辈这就告退了,对了,琰儿……近来可好?”

“好!好个屁!给老夫滚蛋!”

蔡邕骂咧咧的将茶杯砸向吕布,后者轻松躲过,落荒而逃。

虽然闹荒唐一出,可二人却不约而同的露出隐晦笑意,很快就掩了下去。

蔡邕清了清嗓子,扬声平静道:“他已经走远了。”

“唉!”

一声浓重的叹息,却从暗处走出两道身影,坐在了蔡邕身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