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七章 笔记中的线索 (第1/2页)

加入书签

两人一到咖啡馆,也没点任何东西,便打开笔记本开始翻看起来,这一行为自是引起了咖啡馆服务员的不满,其中一女服务员走了过来,问他二人:“两位这边喝什么?”

“两杯美式,谢谢!”两人竟是异口同声,看来一番经历下来真是越来越有默契了。

从这本灰黄皮纸的笔记本样式上来看,是十几年前的笔记本没错,以林东这样一个做文物研究的心理来讲,先不论笔记本里面记录了啥!就这个本笔记本本身而言,也是略有价值的。于是,他打开翻看时,每一页都很是小心,罗采儿更是没敢上手,只是探着眼睛去看。筆趣庫

笔记第一页,开篇第一句这样写到:“文物本身的价值,来自于是人们对它的一种衡量和定义,很多人觉得做文物研究很枯燥,也有的人很有激情,尤其是在满怀期待要揭晓真相的那一刻;从事这个行业几十年,我从未想过要从中得到什么,只是想把历史文化华丽光辉的一面展现于世人,所以我一做,便是一辈子,一生的精力。”

不得不说,林东的爷爷该是个伟大无私的人,尽管在此之前罗采儿从未听说这个人的名号,不过光从这段话来看,罗采儿就已经开始由衷钦佩了。

林东则说:“我爷爷确实如此,这一点,他就算没这么说,我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这么说,你跟在你爷爷后面,应该受益匪浅吧!”罗采儿总能问出关键的问题。

“嗯,只可惜,他已经离世了。”林东不免有些伤怀。

接着往下看,记录的是博物馆开馆第一天的壮观场面。我们几个老一辈的研究员在开馆仪式上发表讲话,讲到这些年的种种艰辛与不易时,不少人都哭了,可算是迎来了这一天,同时也意味着真正的历程才刚刚开始。当天下午,我们就对地区捐献的一批文物进行了鉴定,大都是一些瓶瓶罐罐一类,年代不算久远,且还是民间制品,价值不大,不过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就此展开更加全面的工作。

只后的几页都是记录林东爷爷日常的工作和一些相关事宜,笔记从开馆那天记起,中间有间隔和跨越,并不是每一天的工作都有记录。粗步看来,这本日记只是对一些相对重大事情的记录,至于一些鸡皮蒜毛的小事,也便没有记录。

林东开始有些急切,她不知觉中加快了翻阅速度,他想尽快找到有关凤阳县和风雨桥记录的那一页,笔记本很厚,有的页面字数不多,便就简单阅读后很快被跳跃掉。

罗采儿见他实在过于急切了,出声道:“你先喝口咖啡吧!别太着急,按照你爷爷笔记中的记录来看,凤阳县一行应该还在后面,咱们可以一步一步来,这样也可以对你爷爷的工作了解更多一些!”

罗采儿说完,林东也觉得有道理,确实是自己没有把控好自己的情绪,他抿了一口苦涩的咖啡,轻言道:“谢谢你!采儿。”

“嗯,你谢我什么?”罗采儿震惊。

林东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总之就是谢谢你!”但其实他内心想要表达的意思无非就是,感谢罗采儿一路来的帮忙,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刻出言出力,且觉得似乎罗采儿的女孩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比自己要好得多,遇事总能不慌不忙,沉着应对。

罗采儿略微掠起嘴角一笑,“那我们接着往下看吧!估计今天不看完,你也无法安心。”

于是两人又接着往下翻看起来。时间很快到了正午,这家咖啡馆里除了做咖啡以外,还兼职做一些便当和面食,这下好了,两人也不用再另找地方吃午饭了。

林东一边吃着便当,一边还不忘继续翻看笔记,爷爷的字迹很粗糙,这让他看起来有些费劲,不过他还是一字一字的认真对待,唯恐漏掉点什么!

只不过,大半本笔记快翻过了,还是没有找到当年他们凤阳县一行的记录。

“你要不先把饭吃完再看吧!”罗采儿见他吃两口停顿好几分钟,这样下去饭菜都凉掉了,便就建议道。

“哦!没事,我不怎么饿,你吃你的就行。”林东道出几字来,这让罗采儿不禁直摇头。

也罢,只能由他去了。午后的阳光很快浓烈起来,几乎照满了整个咖啡馆,咖啡馆外面的街道上是一排整齐有序的白桦树,靠近北区分局的街道一向很安静祥和,毕竟在警察局旁边,谁也不敢滋声闹事。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林东在笔记中间一页泛黄的纸张上看到了“凤阳县”三个令他大感惊喜的字。

“快看!我找到了。”林东急忙把笔记本移到罗采儿眼前,险些把桌子上的餐盘弄倒。

罗采儿也流露出一丝喜出望外来,同他一起阅读起这篇关于凤阳县一行的记录来。

笔记中这样写到:08年秋,国庆将至,天空仍旧放晴。那日,我吃过午饭,匆匆回到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打来的,他告诉我说,最近凤阳县市面上流出很多文物,他们已经掌握了当地最大的文物贩子的一些相关证据,但为了更好的保护好文物,并准确无误的捕获,想恳请您老协助一起调查。

我一听是有关文物的调查,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了。

这位老同学便是在凤阳县警察局当职,并负责这次文物倒卖的调查及抓捕工作,自是知道我在博物馆工作,精通这方面的研究,这才寻求我的帮助。于是,当天下午,我们便乘车到了地处南源市南边的凤阳县,协助警方展开调查。

调查中得知,凤阳县市面上确实流传着一批文物,多是一些瓷器,而负责这一系列运作的人名为“赵山河”之前是凤阳县罐子巷的地痞,不知为何,竟开始倒卖起文物来,令警方和我们关注的,自然还是这些文物的来源,于是商议之后,我们决定先不打草惊蛇,而是派人对赵山河这厮展开跟踪查询。

警方负责跟踪,而我们则是花些钱把一些瓷器从文物贩子手中购买过来,由此展开鉴定。而这文物倒卖最活跃的地方,便是这罐子巷,一条破旧不堪的老街巷,从居住在罐子巷的居民们口中得知,这里以前只是一条不为人知的狭小巷子,后来倒腾这些瓶瓶罐罐的人越来越多,便就有了罐子巷一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