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5章 打造南洋的粮食帝国(第三更,求订 (第2/2页)

加入书签

非洲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眼下的非洲完全是一片蛮荒,农业处于欠开发的境地,那里有大片的荒地等待着外界的开发,甚至直到21世纪,还有几十亿亩可供耕种的土地在闲置着。

眼下的这片蛮荒大陆绝对是一下蛮荒。

如果现在在非洲投资农业,实现非洲的农业产业化,尽而把非洲打造成为南洋的大农场,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上能把粮食当成是武器的国家,只有美国——那怕直到二十一世纪,美国仍然是世界的粮仓。

但是就非洲这个地方而言,非洲的土地资源并不比美国少,虽然看似有什么热带疾病之类的东西影响,又不是大规模移民,只是利用现代化机械,利用非洲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当地建立起大型的现代农业企业,从而保证南洋的粮食安全。

甚至有机会的话,未尝不能学习一下美国,把粮食也当成武器运用一下。

这……完全有搞头啊!

不得不说,即便是这个时代,也有很多人有超前的眼光,在非洲发展农业的建议还是非常有用的。

虽然因为需求和投资的关系,李毅安对非洲的野心目前只能止步于野心,但是现在去非洲投资农业,却可以把野心化为行动,趁着非洲各国独立前,投资农业,加大在当地的影响力,这完全可以为将来插手非洲事务提前布局嘛!

而且相比于矿产资源,农业的重要性,一直被世人所忽视,在短期内南洋专注在非洲的农业投资,很容易隐藏自身的野心,在将来的冷战之中,这种投资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而南洋所需要的,就是利用这种忽视,在非洲打造一个属于南洋的粮食帝国!

“关键还是要在英联邦的旗帜下进行投资……”

李毅安的嘴角轻扬,轻笑道。

“这不是拿了印度的剧本了嘛!”

在未来的冷战之中,非洲每一个新独立的国家,都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争夺的对象。不少国家倒向了东方阵营,虽然来自东方阵营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视,但是新政权们大多仍然倾向于其原来的宗主国。

而印度商人进入非洲,始于十九世纪,印度人就以劳工的身份大量进入英国殖民地,其中不少人成为商人,在很多英国殖民地,印度商贩甚至垄断着当地的零售业。

而印度在独立后,之所以不愿意退出英联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愿意舍弃庞大的非洲市场,而帮助印度货打开非洲大门的,正是英联邦以及帝国特惠制。

其实这正是李毅安不愿意退出英联邦的原因——南洋的经济崛起同样受惠于帝国特惠制。

“管他是谁的剧本呢,只要是好剧本就可以拿过来用一用。”

在李洁白离开书房之后,李毅安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拿起了笔,在笔记本上书写着。

所有的字眼,都是什么非洲啦,玉米啦,当然还有养猪,养牛之类的字眼,最终在又写到——“南洋肉食供应的关键核心在于玉米大豆,而非洲广阔的土地,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通过投资非洲农业,南洋预计可以得到一亿吨玉米作为饲料!”

不仅如此,李毅安甚至还写到了“粮食武器”。

“如果将非洲的粮食产地控制的手中,不仅可以保证南洋的粮食安全,还可以把粮食作为武器,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内,发挥其特殊的作用。”

在忙完了一切之后,李毅安就走出了书房,而此时安娜已经准备好了晚餐,法式的大餐、红酒以及烛光,所有的一切都浪漫至极,众所周知浪漫之后就没有漫,只有浪了。

其中滋味,但凡男人都了解,最后在涛涛浪声之中,以女人吟唱的《征服》而告终。

在痛快淋漓的征服结束后,李毅安睡下了,安娜也趴在他的怀中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女人在黑暗中睁开眼睛,她先是思索片刻,然后又蹑手蹑脚的起了床,掂着脚尖走出了卧室,在女人悄悄的进入书房时,看似睡着的李毅安却睁开了眼,在嘴角轻扬的同时,却又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