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0章 以核平的名义(第二更,求订阅 (第2/2页)

加入书签

“尼古拉斯·里尔。”

听到这个名字,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在李毅安的脑海中浮现。

尼古拉斯·里尔,虽然是德国人,但是在苏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被授予劳动英雄称号和列宁勋章以及镰刀斧头金质奖章,在33人组成的获奖名单中,他位列第23位。是获奖者中唯一的外国人,和库尔恰托夫、泽利多维奇并称苏俄之父!

虽然想不起来,自己是在那篇文章中看到的这些,但是这么一位“之父”,就在眼前,而且还主动提出要研制原子弹。又怎么可能不让李毅安激动呢?

“伱认为我们应该研究原子弹吗?”

“是的,长官先生,这种武器是一种毁灭性的武器,如果你不能拥有他,将来势必会面对他人用原子弹作为威胁,长官先生。”

尼古拉斯语气显得极其的认真,在场的物理学家无不是纷纷表示赞同,他们到底是为什么赞同?

是国际主义胸怀吗?

显然不是,无论是尼古拉斯,还是古斯塔夫或者波泽、阿尔登他们之所以主张研究原子弹,只有一个原因——他们是德国人。

在他们看来,德国同样需要原子弹,他们或许会在这里工作十年,二十年,但最后总会返回德国,他们或许无法把原子弹带回德国,但是知识就在他们的大脑之中。

等回到德国之后,他们可以用大脑里的知识为德国制造原子弹。

前提是……嗯,他们在婆罗洲就研制出了原子弹!

所以,为了心中的祖国,他们是希望能够进行原子弹的研究,从而让未来的德国拥有自卫的武器。

但是,他们显然弄错了一点——德国不但永远都不会研究原子武器,甚至最后就连核电站都为了环保直接废了!

这反思,绝对到家了。

只不过现在眼前的这些德国人显然是没有经过反思的,他们甚至还对以美国,英国,俄国为首的盟国有着怨念。

正是这种怨念,让他们做出了选择。

“长官先生,研究原子弹不仅仅是为了自卫,同样也是为了世界和平!”

面对科学家们的踊跃,李毅安又怎么可能会拒绝呢,他沉思片刻,说道。

“我再考虑一下吧。”

还考虑什么,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但有时候还是需要装一下嘛!

等到进入古斯塔夫的办公室后,李毅安问道。

“你觉得呢?可行吗?”

他之所以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下令研制原子弹。为了询问以现在婆罗洲的环境,有没有机会研究原子弹?

原子弹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说,任何一个想要国际社会上有发言权的国家,不可或缺的武器。

“长官先生,从理论上来说完全可行,目前婆罗洲有接近1400名物理学家,其中在大学和技校任教的有700多人,在研究所工作的500多人,还有100多人在公司企业中工作,虽然人数是少了点,但是物理系是最大的院系,四年后,每年都会有超过3000名学生毕业,他们都是研制原子弹的人才基础。而且我们还可以在德国继续招募相关的人才。”

仔细思想了一会,古斯塔夫说道。

“唯一的问题,就是现在婆罗洲的工业基础薄弱,还不能够支撑起原子弹的制造,所以,我个人认为,可以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是成立研究团队进行原子弹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此同时通过大学的培养人才队伍,第二步是完善工业基础以及寻找铀矿或者稳定的铀矿供应,第三步,是进入实际研究生产阶段。整个周围期是十年。”

不得不说,古斯塔夫的建议还是非常客观的,李毅安微微点头说道。

“嗯,你先拟定一个方案,然后以书面报告的方式,递给我,我会亲自批准这个计划……”

想了想,李毅安又补充道。

“不过要注意保密,毕竟,我们谁都不想旧事重演,你说是不是。”

李毅安提的旧事,当然是英美特工对海森堡等物理学家的定点清除了,其实那怕就是他,也不知道,这一切都源于那一千多吨氧化铀!

有时候,当蝴蝶的翅膀扇动的时候,没有人知道那一阵微风会掀起一场风暴,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德国的科学家来说,他们对盟国是心怀怨念的。

毕竟在此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被暗杀的对象。但是海森堡,让他们所有人都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天真。

或许现在德国已经失败了,但是下一次呢?

所以,他们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为了德国,以和平的名义!

以和平的名义,我们必须要拥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