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9章 南洋模式(第二更,求订阅) (第2/2页)

加入书签

“无线电动剃须刀?”

而只是服装厂职员的宋运初,压根就没有那么多钱。

穿着一身西装的宋运初从公文包中取出了样品。

“这是我们的样品,虽然很粗糙,但是只要进一步改进,很快就可以变得更加精致。”

将样巴掌大小的样品和递过去,宋运初介绍道。

“杨经理,这是我们借鉴美国同类产品制造的电动剃须刀,在美国市场上,电动剃须刀是最时髦的产品,现在非常受欢迎。但是它的局限性很大,比如这个……”

拿出另一个电动剃须刀,宋运初介绍道。

“你看它的握把下面连个一根电线,没有电源的话,它就没有任何用处,这也让它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但是我们的产品,随时随地都能使用!”

按一下开关,剃须刀便转动起来,特意两天没有刮胡子的宋运初,直接拿着剃须刀刮起了胡子。

片刻后,胡须的就剃的干干净净。

见状,杨元恺立即来了兴趣,他接过这个有粗糙的电动剃须刀,他好奇道。

“这里面装的是电池吧?这个电池耐用吗?能用多长时间?换电池的成本是多少?”

原本在国内就是开银行的杨元恺来到南洋后,原本是打算自己开银行的,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还是进入了劝业银行,作为投资经理的他,在对方的演示中,立即意识到了这个产品的潜力。

毕竟,现在在美国电动剃须刀确实非常流行。

一旁的宋运杰连忙说道。

“它可以连续使用15分钟,早晚剃胡子的话,用上两三天是没有问题的,没有电了,也不用更换,只需要充电就行……”

“充电?不需要换电池?”

杨元恺好奇的看着手中的电动剃须刀道。

“是的,这个电池也是我们的专利产品,是我研制。”

提及自己研制的充电电池时,宋运杰的神情显得非常骄傲,作为一个专科生,即使是在借鉴他人的研究上,设计出了可充电的小型电池,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像这么一个剃须刀能卖多少钱?利润大概有多少?”

“先生,在美国市场上电动剃须刀的平均售价是5美元,我们的成本价是7美元左右,但是如果规模化生产的话,价格肯定会降下来的,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便携式产品,我相信即便是贵了几块钱,肯定也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毕竟,有很多职业需要四处奔波,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需要普通的剃刀的剃须液和水,也不需要电动剃须刀的电源线。总之,它的市场肯定非常广泛,杨经理。”

听着宋运初的介绍,杨元恺打量着手中的电动剃须刀,想了一会,说道。

“两位宋先生,眼下你们最大的问题,是只有专利,而没有资金,这意味着,你们需要的是一笔风险投资,根据银行的规定,我大概可以提供一笔不超过五万元的投资!作为交换,银行需要获得你们40的股权,当然,银行并不会参与管理,只会派出一名会计协助你们进行财务管理,你看可以吗?”

所有的事情顺利的简直超出宋家兄弟的想象,而在签署合约后,看着这份合同,杨元恺似乎也明白了,为什么南洋劝业银行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就发展成为南洋第二大银行,对实业工厂支持性贷款以及投资,像滚雪球一样壮大了这家银行,即使是偶尔有一些贷款或者投资亏损,也不会对银行产业任何影响,毕竟,他们投资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赢利,伴随着那些企业的发展,银行同样也在迅速发展。

“这……就是南洋的工业发展模式吧!”

突然,杨元恺似乎明白了,这就是南洋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银行向小型企业提供贷款甚至风险投资,从而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而在工商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银行也得到了极其丰厚的回报,这也让他们能够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工商业投资,他们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

就像刚刚敲定的这个合约一样,这个电动剃须刀也许会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市场,而银行只用了区区几十万元的投资,就换取了未来数百万元的回报,这些资金银行还可以用于投资其它项目,进而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这一瞬间,杨元恺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