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2章 聚沙成塔(第二更,求订阅) (第2/2页)

加入书签

南洋的富庶、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传闻,早就经过报纸、杂志以及电影在大陆上传了好几年,过去来的都是青壮穷人,那些有钱人有谁愿意抛家舍业来南洋呢?

对于南洋,他们顶多也就是在电影里杂志中和报纸上稍有了解,或者就是用了些南洋货,所以对南洋的了解稍微多知道一些。

所以,现在当他们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花高价买船票跑到南洋的富人老财出也不在少数,甚至现在穗城那边往长安的飞机,每天都往来十几个班次。飞机上坐着的都是粤省甚至湘省等地的富商老财。

现在中兴、永定和东宁三地,虽然对于南洋本岛来说,相对偏远了一些,但却也聚集了不少来自沪城以及苏南等地的富商、财主。

他们愿意移民到南洋,民政部门并不反对,毕竟南洋原来对移民一贯是欢迎的。何况这些富商、地主的手里都握着大量的资金,现如今在南洋安家落户,不仅能够刺激消费,而且还能够带动东部三区的经济发展。

毕竟,东部三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而这些人的到来,确实带来了大笔的资金。

因为东宁聚集着不少怀揣着大笔资金的富人,于是东宁“实业总会”便应运而生了,开设这家商会的目标,就是为了引导这些富商投资实业,其实,也就是向人们提供投资信息的地方。

一开始这些富商和在沪城时一样,只是投资公债,不过很快也有一些人开始投资实业,毕竟,他们之中的不少人,本身就开办工厂、公司,或者有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再加上南洋鼓励实业,投资实业不仅可以获得廉租厂房,而且还有贷款优惠,甚至就连购买机器,也可以分期付款,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实业,迅速成为了本地的热门。

和许多初来乍到的富人一样,周昌仁也来到了实业总会,实业总会位于东宁省通产厅的二楼,虽然才是上午十点,可是这里却已经聚集了一群人,操着沪城、宁波以及苏南口音的人们,他们或是看着“投资手册”,或是在那里高谈阔论:“纱厂”,“服装厂”,“玩具厂”、“电子厂”之类的话声接连不断的传来。

“……今年美国棉花丰收,为了刺激棉花出口,美国向南洋提供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用于购买美棉和机器设备,现在正是投资纺织厂的大好时机……”

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着着,声浪震得人耳聋,中间更夹着或是赞同,或是反对的声音。

周昌仁前脚刚一进入大厅,就立即有人上前拱手道。

“哎呀,周老板是什么时候来的。”

“哟,真的是周老板!”

不一会,他身边就聚集了一群人,被围于中间的周昌仁,一边和他们招呼着,一边说道。

“刚到,刚到,前些天乘“昌达号”刚到的东宁。”

“那周老板是打算在东宁长住?还是……”

面对故友的询问,周昌仁无奈道。

“徐老板,您笑话我不是,现如今东宁与长安之间班轮还没开通,只有往来货船,班机也只有军机,周某初来乍到的,又怎么能去得了长安,”

他这么一说,周围的人无不是一阵赞同,也有人忍不住抱怨着南洋官厅打得一手好算盘,把他们往东宁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一扔,然后,不管咱们乐不乐意,都得掏银子帮他们搞建设。

当然也有人在一旁反对说他那点银子,人家压根就瞧不上。

不过也有人跟着说什么有人可不就瞧的上嘛。

眼见众人马上就要吵了起来,周昌仁连忙说道。

“既来之则安之,诸位怎么想,周某是不知道,可我已经打定主意,要这住了,况且这东宁,也不差啊,虽然比不上长安,可你没瞧见东宁钢铁公司嘛,投资整整15亿元,规划产量500万吨,再加上其它的几十个大项目,将来东宁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啊。而且这里距离美国更近,将来对美出口,从运费上来说,那也是非常划算的。”

虽然刚来这里不到一个月,可对东宁的将来,周昌仁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这么一说,周围的人细细一想,似乎还有那么几分道理。无不是纷纷说道。

“周老板不愧是周老板,一语点醒梦中人啊,不知,周老板打算投资什么行当?”

面对众人的询问,周昌仁笑呵呵的说到。

“这个暂时还在观望中,不过东宁这边,正在实施大建设,想来无论投资什么样行当,都必定是大有前途!”

嘴上这么说着,周昌仁看着大厅里的百余位或是颇有名声,或是颇有财力的朋友、同乡是,他的心里忍不住也冒出了那个念头——南洋该不会真的是要用他们的钱来个聚沙成塔,好建设东宁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