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4章 取之于勉之,用之于伊关 (第2/2页)

加入书签

“扶贫贷款,臣不想走臣的私库。”林立坦然道,“臣手里还有些银子,但扶贫贷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情,臣想百姓拿到银子的时候,不是感谢臣,而是感谢陛下。

臣也想一旦伊关尝试过后,得到收效后,就将之推广到全大夏。

所以,臣刚刚上交给陛下的,崔公主的嫁妆,陛下可否给用在伊关的这些举措上。”

夏云泽挑眉:“忠义侯绕了一大圈子,原来是借朕的手,来花你自己的银子。”

林立正色道:“哪里。陛下收了崔公主的嫁妆,那臣就再与崔公主没有任何瓜葛了,臣很是感激陛下。

这笔银子陛下收下了,就是陛下的了,臣不过是抢先向陛下讨要而已。”

夏云泽笑了声:“取之于勉之,用之于伊关。”

林立也笑了。

“公办学堂呢?”夏云泽问道,“前日子枫回来,可是大大夸奖了勉之,和朕说了好久。”

林立道:“必须将公办学堂的事情交给了翰林院,如今并没有出现章程,臣不敢擅自决策。

至于臣的私塾,臣会稍微扩大些,私塾培养的学生,重点就在识字、算术和忠君爱国上。

臣也会选择公办学堂的地址,只要公办学堂的章程出现,臣一定会第一时间就开办起来。”

夏云泽点头:“你看看这本折子。”

林立接过来打开,见是翰林院的折子,说得正是公办学堂的事情,便细细看来。

只看了不多,便猜出这折子是大师兄欧阳若瑾写的了。

因为公办学堂采用了林立的意见,将教育分作了义务与收费两种。

首先设立县级初级义务学堂,学制三年,以普及识字、算数基础知识和体育为主。

然后是县级中级义务学堂,学制两年,增加授课难度,学科上还是以文学和数学和体育为主。

不论是初级还是中级学堂,毕业时候都要有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进入高级学堂接受教育,考取童生。

只不过高级学堂是要收束脩的。

接下来才是考取秀才、举人、进士等一系列过程,也同样都是收费教育。

这个折子里,甚至还将教学具体内容和进度都写上了,只不过数学的教授过程,在林立看来很是复杂。

林立看完之后,双手将折子放在案几上道:“大师兄考虑得很是周到了,不过数学的课程,若是参照臣编写的教材就好了。”

夏云泽笑道:“子枫也是这么说,还说勉之愿意将编写的教材,传授出去。”

林立道:“臣希望有一天,天下所有百姓都能读得懂圣贤书,都能会算数,这样,大夏也将会有数不尽的人才,来为陛下做事。”

夏云泽道:“勉之有没有想过,若是人人都识字,谁还愿意扛着锄头种地了?谁还愿意出苦力干活了?”

林立微微一笑:“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天下百姓众多,总是有人喜欢读书识字,有人喜欢舞枪弄棒的。

普及义务教育,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素质,让为陛下效劳的人,能发挥出其更多的作用。

毕竟,只有在义务教育中成绩突出的,才有资格往上学习,考取童生。

陛下只要严格控制升学率,就可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