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8章 铁丝 (第2/2页)

加入书签

中午林立没有回王府,而是和工匠一起吃了大锅饭,然后又去了火药作坊。

王成一早就在火药作坊里,已经指挥着人粉碎硝石、石灰石和木炭。

林立便又与王成商议如何制作地雷。

地雷制作不难,关键在于如何引爆。

导火索是一种,缺点是需要提前点燃,引信过长容易被发现而熄灭。

最好是脚踏就会引发的,这才是地雷真正的用处。

但同样有缺点,就是一旦没有触碰,过后容易炸伤无辜的人。

两人商议了一会,并没有结果。

林立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铁匠作坊内就传来了好消息,第一根铁丝已经在半夜被拉伸成功了。

虽然成品并不均匀,只有一米多长,但的的确确可以称之为铁丝,且硬度上也完全够用。

且按照林立建议炼制出来的钢块,硬度和强度上也提高了。

但是铁匠作坊内需要的人工也大大增加了。

林立开始从早到晚吃住都在铁匠作坊内,王府的管家不得不将熬好的药给林立送了来,又在铁匠作坊内亲自给林立收拾了一个休息的房间。

王成那边,已经制作出了在永安城使用过的大量的。

炸弹火药外边包裹的,更是铁匠作坊里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锋利的铁片。

这些炸弹都被隐秘地运到了兵营中。

而铁丝也终于开始量产起来。

没有机械化生产,一切都依靠手工制作,尤其是拉丝过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好消息是,林立终于不用日夜都吃住在铁匠铺子里了。

清平城也终于迎来了匈奴人的再一次猛烈进攻。

炸弹,也终于发挥了其自诞生以来最大的价值。

越是密集的人群,炸弹的杀伤力就越大,更不用说炸弹里埋着的还都是锋利的铁片。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边关守城军队的投石车数量更多,射程更远。

甚至为了重创匈奴兵,在匈奴兵攻城还没有开始,夏云泽就派出一支军马,带着投石车和炸弹埋伏在匈奴兵后撤的必经之地。

在匈奴人被炸弹炸得人仰马翻之时,清平城城门大开,王爷的军队冲杀出来,匈奴兵刹那被冲击得溃败后撤。

而最先撤离战场的匈奴士兵,又撞上了事先埋伏的大夏的炸弹。

林立听说这一切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原本围困清平城的十几万大军死伤数万,其余的后撤至三十里开外。

围困沈河城的匈奴人闻声也立刻后撤。

夏云泽的军队几乎是在没有任何伤亡的情况下,一举击败了边境匈奴大军,战况从胶着转为了胜利。

同一时刻,却从京城方向传来消息,从永安城逃离的匈奴士兵,攻占了开源城,破城之后屠城,整个开源城血流成河,鸡犬不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