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7章 设计 (第2/2页)

加入书签

这人就是不能和人比,都一样赶路,中间王成还要打猎做饭,比他累多了,可完全不耽误人早起锻炼。

王成这边对林立也是钦佩不已。

林立一个秀才,跟着一伙骑兵日夜兼程,才到王府第二天就早起进书房做学问,还吃着药,都不休息一天。

两人心里暗自佩服对方。

王府的早餐比林立自家的花样多,味道上就各有千秋了。

林立自己做了蚝油,又发酵了酱油,调味上下了功夫。

王府这边则是食物很精细,虽说没有蚝油、酱油,但也是用了许多林立叫不上名字的调味品。

这都是寻常人家吃不到的。

让林立想起《红楼梦》中一道普普通通的茄子,就是用鸽子肉外加大概十几二十种食材做配料。

王府这边的豆腐脑的卤汁,林立吃着就很鲜香,除了上边有些菌丝,林立完全吃不出来还有哪些配料。

说起来,林立前世视频号上学到了食谱,与这时代高端美食还是不能比的。

当然,蚝油和酱油的出现将会是锦上添花。

林立这两天赶路没吃上好的,充分休息又吃了药,胃口大开。

豆腐脑小馄饨各喝了一碗,吃了十好几个小包子——不是北方传统意义的大包子,都是小不点一口一个的。

林立吃着吃着明白过来为什么要做这么小的。

因为,饮食的礼仪。

大包子要用手抓的,要大口大口咬还要四五六口才吃下的,完全不符合吃饭的礼仪要求。

王成不肯上桌,只伺候林立吃饭,被林立赶跑了。

一个人吃饭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林立狼吞虎咽,五分钟就将桌面的吃食消灭大半。

便又回到书房,继续在黑板上勾画。

大炮的种类很多,但受到生产工艺和时间的限制,林立设计后能做出来的不多。

最可靠的是最早的那种红衣大炮,只一个长长的铁管子做炮身,加上可以移动方向的炮耳,简单实用。

优点是制作容易,计算好了能有一千五百米甚至更远的射程。

缺点就是笨重,只能定点攻击,转移速度慢,最适合攻城,不适合平原作战。

但要制作类似现代大炮,就要摒弃生铁和铜,使用钢材了。

炼钢,才是第一步。

而林立在黑板上的计算,便是以钢材为基础设计的炮管长度,和记忆里碳素炼钢的材料比例。

具体如何炼钢,林立就没有经验了。

写着写着,林立又想到了午餐肉罐头。

真将大炮制作出来了,匈奴人的马匹损伤一定严重,就会多了许多马肉。

制作成午餐肉罐头正好。

貌似,如果炼铁工艺能提高起来,也可以尝试尝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