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6章 学富五车 (第2/2页)

加入书签

但林立还是问道:“孟状元出身何处?”

莫子枫道:“孟状元出身世家,祖父为三朝元老,官居丞相。

外祖父为谏议大夫,官居三品。其父为榜眼,如今是右相。

孟状元兄长皆入朝为官,一家都是官宦子弟。”

林立微微点头,原来是官三代。

从小耳闻目染,大概会说话就会背书,会写字就能写策论了。

所以策论上的官话写得明白,提出的论点论据都合理,差的就是实践经验了。

“这篇策论若是加上林秀才你改良的曲辕犁,才是真正的以农为本。”

说着莫子枫就详细给林立解释这文章的可取之处。

那一句话出自哪篇文章,是前何人所言,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还提笔将文章书籍一一列举写上。

只讲解了不足三分之一,就已经写了一连串的书籍名称加作者。真所谓的引经据典,学富五车。

林立的心思却有一大半不在这策论上。

以农为本,便是他将改良的曲辕犁拿出来,没有后世的杂交水稻,没有来自国外的玉米土豆地瓜,想要达到完全的温饱可能,想要富裕,还远远不够。

莫子枫忽然停下来,他看到林立在出神,并没有打断。

好一会林立才恍然,连忙致歉道:“抱歉,莫大人,我刚刚走神了。”

莫子枫知道林立不是那等不尊师重教之人,走神,只能是从这策论中想到了什么。

“林秀才,你可是想到什么?”

林立迟疑片刻,点点头:“我生于农村,自小就见到土地耕种,产出,知道从土地里要收获多难。

便是有曲辕犁,可扩大一倍的土地耕种,然而想要达到策论里所言,还远远不够。”

莫子枫叹息一声道:“是的,我大夏人口众多,半数务农。

便是在这边境所在,春耕时节,士兵们也要开垦土地。

我曾与殿下讨论,推广曲辕犁之后,土地可否会提高一倍产出。

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还要考虑天灾人祸。

地里生出的庄稼,人需要,天也要,鸟雀虫蚁也都要。

但能提高一半也是好的。

且地力也是有限的,亩产量也是有限的。”

林立微微点头,试探地道:“我大夏盛产的是稻谷、高粱、大豆和小麦。

其中稻谷喜水,小麦要旱,高粱大豆喜北地气候。

我就想着,作物东南西北各有喜好,会不会在大夏以外的土地上,还有高产的作物?”

莫子枫猛然凝视林立。

林立解释道:“橘生淮南,枳生淮北。但就小麦而言,北方一年一季,南方却可以两季的。

或者在北匈奴所在地,也有适合种植的作物,只是北匈奴人不事生产不了解而已。

如今咱们与北匈奴做了生意,不若请来往行商的人将见到的各种作物都带回来些。

或者种子,或者果实,或者是苗。

说不定真有适合我大夏土地又高产的作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