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9章 石炭山看着就让人踏实【拜谢大家支 (第2/2页)

加入书签

吴大人接话道:“滚?让他们先跪这儿!”

堂中吴家哥儿的喜色卡在了脸上。

‘噗通’

两人跪的熟练。

又瞪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吴大人打开了木盒,看到了里面叠的整齐的油布,

脸上有些不屑的神色,

拿出来后在手上细细的摩挲着,吴大人一愣,这里面没什么珍奇物件,就真的是块油布而已。

“盛家的管事说,他们家主君吩咐了,这等油布就是他们第一批供货的方样,每批愿请户部做个查审的中人。”

吴大人看着手中的油布,陷入了沉思,

沉吟了片刻后,又看了自家大娘子一眼,这位大娘子道:

“妹妹找人问过了,这等品质的,量大应是有利润的。”

“比之前韩家的亲戚供的货色,品质高了两等!”

这位口中的妹妹就是吴大娘子。

吴大人不屑的嗤笑了韩家人一声后道:

“盛家每批都让查验,想来是个对品质有信心的。”

“官人,如此,那些说闲话的人”

吴大人点了点头,嘴角含笑的看着手里的油布,似乎已经塞到了某些人的嘴里。

心情大好之下,看了看自己的两个儿子道:

“下次再这样,连这次一起罚!读书去吧。”

“是,父亲。”

“谢父亲宽宥。”

两人赶忙扶着一边的椅子艰难的站了起来。

正在赶往勇毅侯所在军州的路上,

大周要塞内,

数千骑军正在里面休息,

其中一处巨大的军资库旁,

而领军的英国公嫡二子张方顺,正带着麾下将校接收将来冬日里要用的石炭。

看着儿郎们用平板车拉着石炭和新造的铁炉,

张方顺脸上满是笑容的对一旁的一位高官躬身道:

“多谢大相公为儿郎们着想,今年冬日里也能好过些。”

海家主君披着大氅看着忙碌的军资库,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后,微微露出了些许笑容道:

“北门路边的那堆石炭,乃是户部多采买的,二郎麾下将士,能带多少自取便是。”

听到此话,张方顺一愣,随即笑道:

“那小子就不客气了。”

“去吧。”

离开了海大相公所在。

张方顺来到了北门,

下了每骑带二十斤石炭的命令后,

“二郎,入军这么久,一次听说还能多领石炭的!这不是白送吗?”

听着身后的话语,张方顺挠了挠兜鍪道:

“我也是头一次。”

说着看了看一旁停着的马车,挽马上都烙着‘柴’字,

张方顺倒也没在意,毕竟整个大周的石炭,大多是柴家开采送出的。

待到了勇毅侯中军大帐所在军州后,

单是骑军自己带来的石炭,就积‘斤’成山,一座石炭小山出现在了军州城内,

快冬日的时候,让人看着心里就踏实。

张方顺还遇到几个从东边英国公大郎麾下抽调来的骑军小将,一问之下才知道,

貌似只有他这一路来勇毅侯麾下的石炭,是户部采买多了的。

巳时(上午九点)

汴京

柴府

柴家嫡女院儿,

院内空地上,

几位女使侍立在一旁,

中间的柴铮铮正在拿着一张精美异常的软弓,

身边是一位颇为健硕的妇人在帮她纠正着拉弓的姿势。

“铮铮姑娘,其实妇人我的弓上,也有装饰呢。”

听到此话,有些分神的柴铮铮惊讶的看了周娘子一眼,这周娘子是怎么猜到她的想法的?

“夫人来了。”

随着声音,

进院儿的柴家程大娘子对着这位妇人点了点头:

“周娘子,辛苦了。”

“见过夫人!铮铮姑娘一学就会,聪慧过人,实在谈不上辛苦。”

听到此话,一旁的柴铮铮有些脸红的抿了抿嘴。

看着柴夫人的微笑的眼睛,周娘子道:“有些口渴了,我去喝点水。”

待周娘子离去,柴夫人道:“铮儿,学得如何了?”

柴铮铮摸着手里的软弓道:“周娘子是位良师。”

“那是当然,周娘子的父亲出身西军华州,武艺、箭艺出类拔萃,在陛下的金箭班中都是最厉害的!”

“皇后娘娘听说你要学弓,特意请了周娘子来。”

柴铮铮点了点头,着软弓的深棕色的弓臂,

“咱家送的一万五千秤石炭,这几日应该就到了那要塞了。”

听到此话,柴铮铮眼睛一亮道:

“如此,他父兄麾下的士卒,也能过的暖和些。”

“嗯。但是他们家却是不知道此事的。”

“千贯钱的事儿,也没想让他家知道。”

柴夫人摸了摸女儿的头发:

“明日和我去宫里参加皇后娘暖炉会!行了,继续玩吧。”

说着便离开了院子,

柴铮铮握了握软弓,和出来的周娘子又练习了一会儿后,

便一同研究起了软弓装饰

秋日的艳阳中,

园子里‘螺钿、琥珀、玳瑁、金线’的词语不时的出现,

“这箭袋上,我绣的是几个可心的图案,临摹的是之前汴京冬日里流行的护耳”

听到是谁画出来的后,柴铮铮连忙点头,她就要这样的!

十月初,

已近立冬,天气变冷。

早起的汴京普通百姓,

有的也会去街边的摊上花几文钱买盆热乎的洗脸水,有的当即洗脸,有的则是端回家里。

盛家学堂今日也是休沐,因为庄学究要参加友人的暖炉会。

不论是如盛紘这般的主君,还是王若弗这般的大娘子,也都是参加同年或是亲朋的暖炉会。

母亲嫂嫂们进了宫,

家中能办暖炉会的地方,也多被父辈们办了宴饮,

所以作为汴京勋贵子弟的徐载靖、顾廷烨等人便是松了辔头的马儿,

辰时正刻(上午八点后)的时候,

众人没去潘楼也没去樊楼,

而是聚在了顾廷烨外祖的院子里。

白家主君如今人在扬州,这处汴京的院落空着,便被顾廷烨给用了,

当然是经过白大娘子允许的。

乔九郎带了家中店铺最肥美的水产,

与他家相熟的子弟则是带了早上宰杀的羊羔,

梁晗带着吴楼的小厮和烧烤的调料,

徐载靖,顾廷烨,齐衡等则是带着肚子、果酒和果子(甜品蛋糕)等。

当徐载靖带着青云、青草和花想姐妹来到门口,一开门热气就在屋子里涌了出来,

原来是地龙已经烧热了。

各家子弟带的东西也被摆在了桌子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