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1章 原因 (第1/2页)

加入书签

朝未尧,朝未尧当然乐意了。

别看他是朝安的儿子,盛国公朝安还当着户部尚书,是朝中六部实权大佬之一。

但他能从他爹身上得到的好处并不多。

不是他老子不疼他,实在是户部的情况有些复杂。

盛国公朝安是武职,因为皇帝的力挺,才坐到户部尚书的位置上。

若是皇帝一心一意支持朝安掌管户部,朝未尧作为朝安的儿子,不说能为所欲为吧,但他在禁军中一定能过得十分滋润。

毕竟身后有一个管着大康财权的爹,除非禁军不吃不喝,否则没人敢得罪朝未尧。

注意了,这里指的是,朝安真的能执掌户部,行使户部财权。

事实上,朝未尧的爹,盛国公朝安没那么大的权力。

他的下头,左侍郎在几个月前,是大皇子支持的沈在新。右侍郎是国舅爷端木洪天。

再往下的几个主事,也是各方安插进来的人。其中跟文昭然亲近的主事,大约占了四到五成左右。

跟陈籍亲近的也有几人。

这还是陈籍份属兵部,不敢对管钱的户部插手太多。再就是他自己那三瓜两枣了。

现在,沈在新因为办事不利,被上头拿放大镜观察,一下子被打压下去了。

他丢了左侍郎的官,成了一个五品主事。注意了,皇帝只是降了沈在新的职,然后把国舅端木洪天提到左侍郎的位置上。

右侍郎这位置,朝安直接推荐了几个人,可是皇帝并没选,而是直接让文昭然提名。

文昭然提名能提谁?自然是他们的“自己人”。

也就是说,现在的户部,朝安只能说是挂名,下头一边是大皇子的人,一边是四皇子的人。

如果再加上皇帝扔进去的国舅爷,成了三方混战了。

当然,说成四方混战也不是不行。ъitv

国舅爷端木洪天,皇后的兄弟,太子的舅舅,加上皇帝亲自点名入户部。

他手底下的官,自然而然的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帝党,一部分是太子党。这样的户部,几乎可称为一盘散沙了。

按说有朝安这等凶人坐镇,户部那一盘散沙应该被他压服才是。

这里有一问题,朝安不是文臣,不是两榜进士出身。

他没有同年,没有房师座师。

更别说什么学院的老师,同学了。

至于说,从底层一步步升职时,收拢的下属门人。

真不好意思,朝安是国公,他的手下都将才不少,但涉及到算帐这种专业领域的人员,只有管理军队后勤的文书主薄。

文书主薄什么的,跟算帐先生差不多,上不得台面,就算朝安想给他们安排官,顶格往上提,也就提个七八品的官罢了。

何况朝安也得顾忌户部原来的官吏,最终他能把这等人提到八九品左右,再上,就无能力往上了。

因为这些人的太低。

所以说到底,仅靠着他在户部收拢的几个听话主事,和他安插进去的几个文书主薄,想完全掌握各方势力交错的户部,达到一言堂,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可能元康帝正是因为朝安压不住整个户部,致使户部一盘散沙,才会任命这位国公爷当尚书的吧。bigétν

毕竟这二十来年,文昭然在大康朝堂上大权在握,要是连管钱的户部也在其手中,皇帝可能真就睡不着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