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四章不夜街汇合 (第1/2页)

加入书签

再说不夜街。

热闹的街道,有举着糖葫芦棒的小贩,有摇着拨浪鼓的卖货郎,有提灯表演皮影戏的艺人,有集画糖、吹糖、塑糖于一身的糖人高手……

总之,货物是琳琅满目,才艺是首屈一指。

各行各业,形形色色,遇上一起形成繁华的不夜街。

要是没点别的花样,就这么逛到后半夜也会厌倦,所以凌晨零点,会有一场娱乐为主的大型巡游。

届时,酒足饭饱的鬼怪们跟着起兴闹腾,整个街道是水泄不通,场面那叫一个壮观。

不夜街,能不能得到消息还是未知,但绝对是个不容错过的夜市。

零点时候,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浩浩荡荡地巡游队伍出发。

独有的佛鼓声中,八个诙谐幽默的“大头佛”睡醒起床。

共有四套表演,日常生活的丑态百出,担锄耕田的憨态顽皮,拜四门的粗鲁冒失,采灵芝遇狮子的大胆搏斗。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三套表演后,场上只留下一个“大头佛”,手执大葵扇,上山采灵芝。

“大头佛”见着灵芝,刚走近没来得及摘,两只威猛的红狮子、黄狮子腾空蹿跳出来。

一出场气势汹汹,足能把人吓个半死,怎奈经不住细看。

也是,两只彩布条制作的狮子能有多厉害?

每一狮都有两鬼扮演,一前一后,前的是狮头,后的抓住前者腰部作狮身。

要想“狮子”栩栩如生,可少不了配合。

眼睛长在脑袋前,前面的看不见后面,那就是听“狮头”的指挥。

这个指挥可不靠嘴去传达,而是靠脚去“说”,“狮头”通过脚下的马步,告诉“狮身”,接下来是什么动作,不同的动作,对应不同的马步。

不过,做的动作不是“狮头”说了算,是“大头佛”决定。

时而险象环生,时而虚惊一场,时而滑稽搞笑,一场采灵芝遇狮子的表演,叫众鬼不禁拍手叫好。

十几条单人船三五成群,一线排开,在一位老翁的划桨领航下,碎步前行。

没错,随着“水流”的急缓,碎步时快时慢。

这叫旱船,细竹竿绑成船型架子,下半部分是船形,上半部分如轿顶,装饰上彩绸布、纸花。

开船就是握住船两边的竹竿,在地上行走,正如船在水上行驶。

船的行驶中少不得遇险,搁浅、遇漩涡、船身漏水,但在经验丰富的老艄公指挥下,一一化险。

接下来的火龙舞、变脸、高跷、彩车……一个个精彩的演出燃炸了街道,欢呼声一片。

看,最受欢迎的古典戏法。

有一鬼穿长袍,手拿一条经众鬼检验过的普通毯子,口彩相连,展现高超而娴熟的技艺。

在众多的目光下,短短的几分钟里,它的毯就像是百宝箱,先后冒出灯笼、花盆,甚至是盛满水的海碗,乱跳的金鱼,燃烧的火盆等等。

要是把这些东西叠罗汉似的叠在一起,都比它要高。

最绝的是这么多的东西,它是如何藏在身上,又能在四面围观中眨眼间变出来。

实在是难以相信,却又得相信。

说完大戏法,再说小戏法。

小戏法就看手速,比眼睛快一点就行。

谁的眼睛?

围观的眼睛。

就说“三仙归洞”,一根筷子,两个碗,三个球。

两个碗分别盖住一个球,左手拿筷子,右手抓球,一声“进去”,右边的碗下两个球,右手的球不见,一声“过来”,左边的碗下球不见,右边的碗下三个球。

要说手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就是随便叫出一个鬼来说,无论说多少遍,保准没一个能对。

咕咕,咕咕……

某人刚填饱的肚子又闹起来。

“吃早饭了。”

“懒人多馋食,”孺子牛冷不丁的冒出一句。

穿山猪反驳,“能吃是福,善吃是智。”m.bīQikμ.ИěΤ

“多福多智我是没见到,增肥增重,一胖毁所有却是实话。”

“那你说去哪?”

这会,随着古典戏法的结束,巡游落下帷幕,再过一个时辰,天该亮了。

走了一夜,看了一夜,是要吃早饭了。

只不过,这话从另外三人嘴里说出倒没什么,从吃了一夜的穿山猪嘴里说出来就像是应证了“懒人多馋食”。

漫长的夜过去,他们一无所获,这是个不容错过的夜市,但绝不是个得到消息的地方。

街道两边,不知什么时候冒出来了早餐摊子,每个摊子专做一种早点,想要吃的丰盛,可得走上百米。

值,值当,要不是这么远,还真不好消化;好,好吃,要不是这么远,还真吃不过瘾。

月色渐消,一声鸡啼,呀,天亮了,百鬼退散。

他们四人哪还顾得上其它,急急展开瞬移。

去的方向,正是城中城,石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