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章 凡事有两面性 (第1/2页)

加入书签

竹水湾秀水寨的笑声,仿佛穿透天际,与百里处的临水县城外面的笑声,连在了一处。

这里的荒民们,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那种麻木绝望和死气沉沉。

自打那次有群自称怪侠数枝梅的好人送了粮食过来城外的救济棚,他们这几天,多少也能混上一两顿饱饭,饿不死心里便少了些恐慌。

没过几天,知县大人说年关将至,城外有户姓朱的大善人,又送来了几车粮食,让他们这些荒民,能过个好年。

再加上后来据说是知县夫人过来了,又自掏腰包购买了不少粮食,都是为了救济他们这些荒民们。

对此,荒民们除了心中感激,再也没了之前的惶恐与不信任!

之前本县的大老爷宋大人特意亲自过来,在墙头上给荒民们说了很多贴心的话,可不见粮,心发慌,荒民们哪里相信他说的那些话。

而且听说要尽早把他们打发走,虽说是会妥善安排他们去个不错的地方,可人都快饿死了,哪有力气再去别处。

而且他们也有不少人都是有些阴暗的心理,认为这位宋大人是为了赶紧把他们撵走,因此当时的荒民们,心一乱人也跟着乱,要不是宋大人派了官差捕快出来,怕是他们就要去冲城门了!

直到后来有了粮食,宋大人丝毫不贪,全部拿出来救济灾民,他们这些从北地千里迢迢过来的荒民们,才安心了下来。

正是因为有得吃了,心不慌了,耳朵这才能听进去话了,心里也在为之前的想法,感到愧疚。

实际上,大多数的荒民,曾经也都是淳朴善良的老百姓,要不是饥荒流离导致他们一路以来,死了多少亲人朋友,甚至自身也快要饿死,他们也不会如此的心生怨怼,怨天怨地怨朝廷,更怨自己不行,护不住家人顾不住自己。

他们也是知道,人家宋大人虽然是个父母官,可也是临水县的父母官啊,他们这些灾民是大昭的老百姓,可也是从他们的治下跑过来求条生路的。

人家宋大人帮他们是心善济天下,就算不帮他们,像别的地方,比如藺雀城那里的做法,直接把人强行赶走,不听话的直接当作乱贼砍杀射杀……

就是那样,他们也只能骂句狗官,含泪悲愤离去,可对于藺雀城那里的百姓来说,人家不一定会骂自己的父母官,最多有心善的会默默同情一下,也只是一下,不会再多了,毕竟如果他们真的进了城,受苦的肯定是那里的百姓……

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些荒民们也都不是傻子,哪里不清楚这些。

所以见好就收这个道理,他们中就是三岁孩童也是知道的,自然在吃了几日饱饭后,所有的灾民们就都听从官府的安排,听从宋大人的安置。

宋大人让他们去哪里,他们就去哪里。

不过这临水县城门口的灾民,至少两三千人,一时半会儿可不好安排,毕竟光是仔细核对户籍,也得一段时间,再加上还要根据临水县现有的情况,合理安排地方。bigétν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年前怕是安排不下来的,宋大人虽说心里难受,却也只能让这些荒民们再等上几日。

反正今年过年,他们是要在城外度过了,等年后再开始着手安排!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