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4章 北地传来捷报 (第1/2页)

加入书签

不过无论是嫁女还是娶媳,不都得钱,特别是儿子多的,那聘礼就能压弯一个大汉的腰。

因此这末塘巷作为县城数一数二的贫困巷子,里面的光棍汉是最多的,家里有女的,都是想尽办法把闺女往外面送,谁乐意再原地踏步啊!

可这次不一样了,很多租户们家里闺女多的,直接在那几个棠棣胡同里有适龄儿子的家里挑选一番,就主动请人递话过去,想嫁闺女给他家。

有儿子的人家,自然是欣喜无比。

当然他们也知道对方的盘算,成了亲家,不就是有关系了,有了关系,那么土楼那边租房子的事情,不就是成了一半了?

就算最后真是不成,那闺女嫁给他们家里,他们能租个土楼里面那么大那么好的房子,闺女也不算太苦了!

一时间,末塘巷右边几个胡同里的喜事不断。

以至于宋皎带着苏淇几个刚回来胡同住时,就不停的收到喜糖,宋皎也乐见其成………

……………

……………

这些喜事,接连不断,宋皎天天心情都很好。

更让她心情好的是,北地传来了喜讯。

北定军打赢了胜仗,大大小小的好几场,不但狠狠挫败了吴王叛军,把吴王逼退到他的封地不敢出来,而且还把偷偷进入燕血关内的鞑子军都给消灭了,并且严格把守住了燕血关,丝毫不给鞑子军再次进入的机会。

不过那吴王封地不过两城,只是城墙颇高易守难攻,他龟缩里面,一时半会北定军倒也拿他没办法,只是只要控制住那两城的出入口,他们没办法在外面买粮草进去,迟早完蛋。

只是那样的话,就是耗费一些时间了,北地军这边,也是需要充足的粮草的。

朝廷那边收到了捷报之后,连病危的皇帝也高兴的从龙床上起来了,并且还颁了嘉奖文书,送去了北定城。

不过他本来也想给北地再送些粮食和军需过去的,奈何大昭天灾人祸三年,国库空虚,不知道是哪个大臣出了馊主意,说是南方富饶,不如颁下圣旨,让蜀明两川的各地官员带头,领着贵族富豪们

,筹集八十万石粮草,八十万两银子的军需,送往北地。

这八十万粮草和八十万军需,足够那十万大军,至少三年不愁吃穿,也能更快速的稳定北地。

等朝廷的消息过来后,南边各地的官员都叫苦不迭,毕竟这两年因为各种天灾,北地收入锐减,朝廷的税收都加重在了南边,现在又要额外筹集粮草和军需物资,自然是不容易的。

可尽管不容易,官员们也不敢违抗圣旨啊!

所以蜀明两川各府的府尊大人,只能咬牙叫了底下的属官和知县们,过去议事。

八十万两川平分下来,每川就是各四十万粮草和军需,而明川总共三府十二个县城。

平均下来,差不多每个县城需要筹集三万多石粮草和三万多两军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