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4章 294他执政能力还是蛮强的! (第1/2页)

加入书签

();

大元太师终究是驳回了皇帝冲动的提议。

大元都到了这个时候。

大元皇帝身边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嫡系兵马。

要知道大家靠着大元这面旗帜对抗大明。

不怪有野心的人会对皇帝的位置有想法。

毕竟按照草原的传统,自然是拳头大的人说话就好用。

爱猷识理答腊这个大元皇帝没实力,那就当好吉祥物就行了。

也速迭儿距离西北更近些,大明军队正在那边用兵,一旦己方突然发难。

难免会激怒也速迭儿,他带路前来剿灭王庭。

到时候也速迭儿真成了带路侯,大元还能存在吗?

任何内斗都是要避免的。

既然大明现在有心无力,那大家索性就过上两年太平日子。

反攻这件事,太师就不怎么去筹划了。

草原上一个战士能够安全长大,是需要经过很多磨难的。

否则有生育价值的女性为什么会被看做是部落的财富之一呢?

还不是为了保证人口增长,有实力保证部落的财富。

一旦女人过了这个阶段,说是被弃之如履也不为过。

大元虽说还是大元,但皇帝的威信下降到极点,手下也算是军头林立了。

表面上叫你一声陛下,你就听着得了。

真让你这个陛下发号施令什么都咱们都得遵从,那你还是多在帐篷里听大和尚们念经吧。

至少他们可以遵从你的命令为你念经。

除此之外,别想要什么了。

爱猷识理答腊因为早年的双修,身体早就垮了。

如今让他玩弄侍女都没力气了。

更何况他要是真有实力,也不会成为高丽使者眼里的破落户形象。

最可惜他没看过三国演义,不知道汉献帝该怎么恭敬的对待手底下的权臣,还在这里独自发火。

谁愿意搭理一个行将朽木,还没有实权的皇帝啊!

太师阔阔帖木儿自然是甩开皇帝,去看李子松带来的大明货物去了。

至于也速迭儿那里是否有篡夺大元皇帝位置的意思。

太师也不会去理会,总之都是黄金家族内部的事情。

……

朱元璋带着朱标再一次来到了仙境当中。

这个场景跟以前大不一样,而是一块巨大的黑幕。

他们二人戴上桌子上的黑墨镜,才发现眼前巨大的黑幕有了个字。

张居正的一生。

“哎,爹。”朱标却是惊奇的道:

“想不到王布犁做出来的墨镜,真正的仙器是这个玩意。”

那天他在王布犁家里也戴上玩一玩。

除了黑漆漆一片,确实没啥意思,还叫王布犁给他画了相。

不得不说戴上这墨镜做出来的画,让朱标觉得自己很帅气。

“朕懂了。”朱元璋眼里透露出惊奇:

“王布犁他真不会仙法,所以他虽然有见识,但做出来的仙器是没有这种功能的。”

朱标也觉得有道理。

王布犁搞出来的新鲜玩意,完全是减配版本的。

经过他爹这么一分析,完全说的通了。

对于张居正这个人,朱元璋也是熟悉的很,做为整个大明最有权势的臣子。

老朱他倒是要看看张居正一辈子能整出一个什么活来。

按照朱元璋的推测,张居正所处的大明朝已经是由盛转衰的阶段了。

但朱元璋目前不知道全貌,只能自己推测一二。

瓦剌留学生事件导致大明国运上升的势头被终止。

正德对宦官刘瑾的宠信,更是扰乱朝纲、摧残士气,以致自洪武以来所积累的深厚基础,几乎为之摧残殆尽。

嘉靖继位之后,立刻发生了小王子、吉囊等人侵犯边境的祸患,这其中尤以俺答肆意侵扰带来的灾祸最重,史称“庚戌之变”。

敌寇逼近京城,诸将领竟然不敢迎战,明朝武备之衰弱,至此已到达了顶点。

嘉靖又修仙问道,赏赐道人,放眼整个大明也就只有一个道人是兼少保少傅少师三职的。

而权臣严嵩更加地以谄媚来取悦皇帝。

连皇帝都被人刺杀,再加上内阁首辅是天底下最大的。

隆庆上位几年也没有太大的改革,同样是放权给手底下的人。

到了万历更是十岁登基的幼帝,张居正为了独掌大权,挤走了内阁首辅高拱,大权独揽。

朱元璋认为评价张居正为摄政那也不为过。

当然还有朱元璋不知道是当时的世界周遭的情况,欧洲等地还处于文艺复兴阶段,政教尚且未分离,也会因为宗教之争发生战争。

各国尚未一统,连有助于国家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都未曾成形。

新大陆虽然因为海路的开辟而被发现,但欧洲与美洲、亚洲之间的交通仍处于阻隔状态,美洲还是一片蒙昧之地。

亚洲周遭,沙俄都未曾扩大地盘,倭国还在持续分裂。

如此一来,也就是大明帝国拥有亚洲大陆绝大部分领土,文化传承极深,君主制度完善,称得上是一句帝国。

而张居正此时正处于大明帝国相位上,执掌政权,妄图给转衰的大明帝国续上一口气。

朱元璋也想知道张居正的表现。

就在父子俩说话间,电影巨幕上出现了张居正的介绍。

祖上为安徽庐州合肥人。

始祖张福因强壮有力跟从明太祖在濠州起义,渡过长江,攻克采石矶,而后又跟随大军平定吴、越、闽、广,累积军功被封为归州长宁所千户。

朱元璋有些发懵。

他没想到张居正祖上竟然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军户。

还是安徽老乡!

随便叫人查一查就能知道张居正的祖上。

主要这不符合他制定下的规则,你要是军户,那世世代代都得是军户。

朱元璋在心中又给自己找个理由,军户家里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其余儿子读书也“正常”吧。

“爹。”

朱标也觉得新奇,军户的竟然有进士的后代。

张居正祖上数代都未曾做官,千户失势了,自然有别人顶替你。

其父通晓经学,品行端正,在当时很有威望。

然而命运不佳,七次考试都没有被主考官选中,于是回乡在家专心教育儿子,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度完一生。

张居正是个神童,十二岁就通过童子试,接连去参加乡试,因为主考官要磨砺他而故意罢黜。

因为张居正不仅卷子写的好,而且对答上还极为有自己的见解。

主考官立即下定决心,无论他有多好都必须不能让他中,因为他看过太过的伤仲永之事。

直到十六岁通过乡试考中举人,事实也确实如主考官想的一样,张居正考上举人后,真的开始潇洒了,并没有参加三年后的科举。

二十三岁他才考上二甲进士(第九名)。

“爹。”朱标颇为激动的指着巨大的屏幕:

“张居正还真是个读书种子哎。”

目前他听过的神童也就是解缙,可解缙都没有这份履历呢。

紧接着就是张居正的前半生,可以说他考试考的好,但是在仕途上并不是一帆风顺。

朱元璋却是从张居正前半生看到了这些读书人之间的师徒关系,在朝中到处都是。

结党也多是有这方面的关系。

大明朝廷已然变成了读书人的天下。

这种结果是他不想见到的。

勋贵以及武将的势力,孱弱的都让他看不见了。

不单单是这样,朱元璋还看见了自己不成器的王爷后代同张居正之间的宴席。

王府外的百姓流离失所,吃都吃不上饭了,反倒是王府里山珍海味吃喝玩乐,对于那些饥民也毫不在意。

甚至当地的官员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看到这里,朱标是愤怒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