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一章 书房对话 (第1/2页)

加入书签

“他们总算离开了~”

目送着卡乌里姆法里斯的军团向着另一个方向离开,德拉戈斯·美第奇公爵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因为这代表他们又避免了一场不是必需的战争。随后,他转头看向身旁的一位骑士,对他说道:“我们回去吧。”

“是。”骑士谦卑地说道。

回到伯利恒,他大步走入曾经属于卡拉克布·伊本·卡拉贾埃米尔的书房内,随即便坐在书房的椅子上,空洞的目光静静地凝视着正前方,思索着军团接下来的路。

回望过去,在将近三年的征途中,作为远征者,他们的兵员补给、粮食补给、武器装备的损坏和换修等都相当的麻烦,其中,最艰难的日子便是在彻底走出卡拉迪亚帝国的统治范围区的时候。在那个时候,他们深入突厥异教徒领土的腹地,卡拉迪亚人的补给船队无法及时的提供他们足够的补给,而周围的民众和贵族都是不可信任的异教徒,无法依靠金钱来买到大量供给军团的食物,甚至就连他们沿路的水井都被异教徒的士兵们投下毒药,在这样一系列糟糕的现状下,他们只能依靠之前在卡拉迪亚帝国购买的食物和水源,来试图尽快地穿越异教徒的土地。

头顶着耀眼而又灼人的太阳,脚上踩着被晒得发烫的荒地,眼前的景色几乎见不到半点绿色,还有同样被阳光晒得干裂破皮的嘴唇,这些让每个人都感到意志消沉、垂头丧气,更不用提那群懦弱胆小而又愚蠢自大的卡拉迪亚士兵和贵族,他们在每个人的耳边喋喋不休的抱怨着艰苦现状的少爷样子,可真是让人打心眼儿里瞧不起他们。

好在,如今那群碍事的卡拉迪亚人已经滚蛋了,看来曾经图拉塞利帝国的荣光已经不再照耀着那群背信弃义的混蛋了;而历经千难万险的他们,也在圣地周围打下了一片较为坚固的据点,并已经完成较高程度的统治,让他们免受饥饿口渴之苦,而他们的军团也已经夺回了当初耶稣降生之地,兵锋直逼耶路撒冷,这个过去耶稣死亡和复生的地方。

眼下的一切情况看起来似乎都很美好。他们击败了所有试图阻止他们前往圣地的异教徒大军,如今他们距离耶路撒冷已经不足4古里,每个士兵和中小贵族的心中都充满了斗志和狂热,他们疯狂的高呼着:“大人,请下令出征吧,我们想要夺回圣城耶路撒冷,光复主的圣墓!”,巴不得在第二天便来到耶路撒冷的城外,细细的瞻仰着这座伟大的圣城的每一寸沾染着同样神圣光辉的城墙、每一块神圣的砖石,就仿佛从这一刻开始,他们身上沾染的罪孽便会彻底被清除一般。不过,作为这支军团的领袖,美第奇公爵心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的问题是信仰冲突。

在一场又一场与撒拉逊人、突厥人以及贝都因人的战斗中,队伍中的法兰克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以及其他拉丁文化的战士和朝圣者都逐渐的在战斗中倒下,而为了维持军队的战斗力,诸位贵族们不得不招募新的士兵来补充损失,可取代

x33他们位置的,则主要是来自当地的撒拉逊人或突厥人的雇佣兵,以及从新近占领地区征募的当地士兵。

当时因为兵力紧缺以及面临的一系列糟糕境遇,一些十字军战士和当地雇佣军之间的矛盾也被贵族们刻意的忽视。可眼下,随着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过去,原先的十字军战士们在战斗中慢慢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因此这些异教徒士兵在这支军团中的所占比例可是越来越高了,他们与三年前便参与军团的十字军战士们之间因为信仰、礼拜以及语言方面的矛盾,也随着越发接近圣城而越加激烈了起来。

现在,在这支十字军中,几乎有3到4成的士兵都是伊斯/兰教的信徒,但不是很虔诚的那种,毕竟都接受十字军的佣金了。不过话虽如此,但他们传递的关于伊斯/兰教的教义的内容还是在军团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虽然美第奇公爵及时发现了这一危害的存在,在它演变成信仰混乱的风波之前便严厉禁止那些当地士兵讨论相关话题,但是他们之前说出来的东西还是在军团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现在越演越烈的矛盾有一半的因素是拜它所赐。

而第二个问题也不好解决,甚至与第一个问题有些相对,那就是兵员问题。

想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那些异教徒士兵都从军团中解雇了,换成以天主教或者东正教为信仰的士兵就好了,但这样做只会将第二个问题扩大。在这远巴勒斯坦的圣地,信仰基督教的拉丁人或者卡拉迪亚人其实并不常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