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章 仁法严法 (第1/2页)

加入书签

可以说,在勘定历史之时,在一对多的情况下,特别是这种拥有天命之力的战场。

各方的历史支撑点几乎相同,想要在多位不同历史片段的英雄棋灵的先后攻击下依旧获胜,执棋者的作用至关重要。

无论是青年战场,还是壮年战场,兴复诸葛亮的背后都有诸葛一的影子,甚至在壮年战场,影响勘定的还不止一位棋手。

对于初阶棋手而言,可能棋手自己微操是不如本命英雄棋灵觉悟后的自我意识的,但对于国士而言,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

能作为国士的本命英雄棋灵,两者相加必然是一加一大于二,缺少了任何一方面,对于最后的对弈都是一种损失。

在这种关键时刻,诸葛一被迫放手,可以说已然将兴复诸葛亮逼到了危机之处。

不过诸葛一很快就暗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去理解象刑这一概念体系。

若是对方主场,甚至兴复诸葛亮都会功亏一篑。

诸葛一是不理解并不是没有眼见,看似离谱的操作之下,诸葛一已经从中看到了一个最可怕的内核。

道德!

【道德经】中曾经说过,大道废,有仁义这话中自然有着对大道的推崇,可何尝没有对于仁义的肯定呢?

因为仁义既废,方行律法。

当诸葛一看明白这史官诸葛亮背后后续的力量时,他才知道这天命否决可不是来杂耍的。

诸葛一亲眼看到,那些个明明应该被严刑峻法施以惩罚的罪犯,最后全部一个个全身而退。

但是那些诡异的惩罚措施,却仿佛是一道道枷锁一般。

所有的罪犯竟然在这道仅仅象征性的象形之后,一个个痛哭流涕,仿佛是受了天大的刑罚。

那象形的实施不仅仅传播了统治者的仁心,更是节约了人力,致君尧舜上不过如此。

如果让诸葛一为这一幕找一个形容词,“乌托邦”三字他脱口而出,随即想到了一些深层的原因,瞬间让他理解了圣院的一些抉择。

这样的史书也许离谱、理想的过了头,可在天弈世界中,却往往有着出其不意的效果。

不过片刻,原先那些位于兴复大汉帝国麾下的百姓全部被这祥和仁义的环境所吸引。

原先安定的大汉帝国竟然重新开始变得飘摇起来,无数有心者和被蛊惑者打着仁义的名号倒逼汉室。

最可怕的就在于,如今的大汉本就是以仁义立国,这可真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兴复大局一时无比危急,在这种关键时候,皇帝刘禅亲赴隆中草庐,躬身请相父诸葛亮再度出山。

而这,就是独属于兴复诸葛亮的天命保护机制。

无论外界怎么变化,兴复诸葛亮这边只要遇到各位问题,这刘禅就是诸葛亮的天命保护机制,任何危及季汉的问题出现时,作为皇帝的刘禅就会以他自己的方式请诸葛亮重新出山。

这种再度出山的选择,会让原本应该第一时间被攻击的兴复天命一直拖延下去。

直到兴复诸葛亮再度出山。

这一次,兴复诸葛亮感受着动乱的局势,双眸中却透露着杀意。

一位能名垂千古的名相又岂会是一位只会仁义的好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