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2章 军户 (第1/2页)

加入书签

在郑县令的安抚下,荣城的百姓们的日子过的倒是相对的安逸,与之相反的其他辖内的百姓却是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就这样又过了五六日,眼看着运城外的流民越聚集越多,其他县城的百姓们也是更加的惶恐,百姓们越发疯狂的囤积物资,导致城内的物价一天一个样儿,在这样恶性的循环下,是有偷盗、抢劫的事情发生。

县令老爷也是更加的头痛,这流民还没有进城祸患他们,这自己人倒是乱了阵脚!

就在这些县令不知如何是好时候,上头传来了一个天大的消息。

监国的太子被撤掉了!

中原地区发生洪涝,死伤过万,另有四万之众的百姓流离失所,太子竟然不想着安抚百姓,竟是荒唐的任其自生自灭。

若是这些流民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再发生了地区暴乱,那后果简直不敢设想。

年迈的老皇帝,虽说耽于享乐,但是孰轻孰重还是能拎的清的,这时候得知自己的培养出来的太子,竟是这样的不成器,耳根子软成这样,被人一忽悠,竟然真就对流离失所的百姓放任不管。

年迈的老皇帝,在朝堂之上自是要掀起一番腥风血雨,罢免了太子监国的职责,并且责罚其闭门思过半年,同时处理了怂恿太子的朝臣,委派重臣去中原地区赈灾。

虽说这时候去中原地区,当地的百姓早就十不存一了,可表面的文章还是要做一做的!

至于那些逃生出来百姓,大多数跑到了北地,竟是有三万之多。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当时南面地势低洼,河流阻断了百姓逃亡的路。

在处理完表面文章,便要解决实际问题了,那些远离家乡的流民到底要如何安置?

当皇帝问到大殿中的官员,那些流民怎么安置时?这些大臣一个个低头默不作声。

皇帝犀利的眼神,一个个扫视在场的臣子,眼神落在了户部尚书身上,随后便开口点了这人。户部尚书也是个年近花甲的老狐狸,他自知国库空虚,自是没有能力救济这些百姓的,只是观皇上的意思是必须要管,那就让别人来管。

心中拿定了主意他,先是上前好一番哭穷,随后才道:“陛下,南面城池多富裕,只这些流氓,各地州府有能力安置,陛下可令各地的州府给这些人划拨土地、再给些种子,如今节气事宜,待到秋日也就能收获了!”

户部尚书顿了顿,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下皇帝,瞧着他没有发难的意思,于是斟酌了片刻,继续说道:“至于流民更多的北地,不若便交由将军做军户吧,北地地广人稀,拨给这些人一些土地自是没什么问题,这样一来他们既可以自给自足,二来还能给将士们种口粮,陛下以为如何?”

把流民安置的难题提给旁人,朝廷这边不但省去了安置的费用,甚至连日后秦将军问朝廷要粮草,都有借口搪塞了,简直一举两得!

皇帝听了这个主意也觉得好,只是他不好表现的太过明显,于是又询问了大殿之上官员们意思。

眼下有甩锅的机会,在场的官员无一例外的认同户部尚书的意见,实在是不同意,也没有其他办法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