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8章 县试 (第1/2页)

加入书签

“我没事儿。兴哥、丰哥、安哥,你们怎么一起过来了?”

祥哥儿从后面冒出个头,“允哥儿,还有你祥哥也来了。”

允哥儿非常感动。“哥哥们,我没事儿。没想到你们还能来看我,我以为你们会被我爹拦在外面呢!”bigétν

金恒兴失笑。“允哥儿,二叔这次打你是有原因的。你还小,但是要记住,在外面要懂礼貌,不可以胡闹知不知道?”

允哥儿点点头。“嗯嗯,兴哥,我知道了。我以后不跟二姐一块玩了,跟着她老挨打。”

祥哥儿失笑,心说你有这样的心思还直接说出来,估计还得再挨一顿打。

很快就到了考试的日子。

童生考秀才须经历县、府、院三试。县试由知县主持,以本县童生为范围。府试由知府主持,将本府所辖各县童生集中考试。学政系京官外放,三年一任,负责督导管理巡察各省教育考试事。凡大省学政,均为三四品大员,小省则放翰林院编修(职秩六或七品)充任。所谓院试即由各省学政主持考试,为第三试。院试是录取秀才的最终考试,只有院试榜上有名才能成为秀才。

报名三试的童生均须有本县廪生或学官担保其身家清白,盖印承认,曰“认保”。再由县学官派其他廪生查看属实,曰“派保”。在清远书院读书的学子,都由王夫子找了人过来为他们担保。

人人都知道担保的重要性,所以都是慎之又慎。

县试共考五场。每场考一天。第一场考《论语》、《大学》、《中庸》时文一篇,《孟子》文一篇,试帖诗一首。

第二场试时文一篇,“五经”文一篇,试帖诗一首。

第三场试八股之艺一篇,史论一篇,试帖诗一首。

第四场试杂作,律赋一篇,古近体诗数首,另有时文一篇。

第五场,试时文或作两大八股文。

考试前后,考场卖东西的小商贩和旅店异常火爆。

考场每童生备两层“考篮”一个,上一层装笔墨文具及必备书籍等,下一层装点心水果之类。

金老汉前几年就已经见识过了这种篮子。所以,于开考前十日,金老汉已经在考场周围摆起了摊子。背上一筐竹篾,坐在地上边售卖边编织。

有不少人见着他卖这样的竹筐子,笑话他怎么在这里卖这个?家里有一个也要用好多年,完全就不缺这个。

金老汉笑呵呵的跟他们解释。“这不是家里用的。这是专门用来给考试的秀才们准备的。用这样的竹筐子带着进考场,往年都是这样的。”

或许是“秀才”两个字打动了他们。金老汉的生意突然火爆了起来。有人甚至追到了家里,就为了买一个竹筐。

金老太太便顺势推销了一下家里堆积的竹筐、背篓等。还别说,收获真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