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4章 启动案中案调查 (第1/2页)

加入书签

听到辰儿问当时苏州的知府和刑部的负责人,陆大人当下就说:“这个为父记得,知府是一个姓薛的人,不过听说在前几年故去了,年纪也不算大,但刑部的负责人我可是记得,就是赵安启。你是怀疑这个事情是赵安启做的?如果真是赵安启胆大包天做的,他图什么,帮着这样的一家子,而且还帮助当时还年幼的锦妃?这个就说不过去了吧?就算是帮了当年的锦妃,也应该是感激,而不是杀人灭口,于理说不通。”

“爹,换死囚的事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如果是刑部尚书当年做的,他肯定是收了好处或是起了恻隐之心。当年被处以斩刑的冯德章和赵安启官职级别都相同,而且是在一地当官,会不会在私下有什么关系?按时间推算的话,也是将近二十五年以前的事了,当时的锦妃年纪尚幼,好友也好,在私下有把柄威胁也好,反正赵安启是放过了年幼的锦妃,然后锦妃或许是从什么地方知道了当年的真相。可她也不该恨我们陆家,她爹当时可是查实了贪墨二十万两银子,这样的案子在现在也是死罪。在我看来,为父报仇是对陆家做的,为以后四皇子的登基图谋大业铲除有可能的潜在危险才是杀人的动机。如果真如我猜测的这般,那这个锦妃可不是简单的人。对她家有恩的人也要铲除,不得不说,是个心如蛇蝎的女子。”

陆世迁听后就说:“这样,为父陪你一起面圣,有些事是发生在当年,恐怕你说不清楚,走,现在就去见皇上。”

父子俩来到了御书房门外,刘公公马上就说:“皇上此时有空,老奴带驸马和指挥使大人见圣上。”ъitv

到了御书房,就见皇上在看奏折,刘信报了陆氏父子求见以后,皇上才放下手里的奏折,“陆爱卿父子这个时候见朕是案情有进展了,朕刚才还在说,看完这几本奏折就要宣锦妃过来问话呢,有何事直说。”

陆大人马上就把口供交给了刘公公,等皇上看完,皇上才说:“刘信,你去外面候着,不许任何人接近朕的御书房,有擅闯者重罪。”

刘公公出去了,皇上此时才问:“锦妃和老四好大的胆子,除了这个还有别的吗?”

陆世迁马上就走上前几步,然后把心中的疑虑全部和皇上说了,等讲完了这些可疑之处,陆世迁才接着说:“这个案子微臣记得相当清楚,明明冯家是被抄家灭了满门,为何当时年纪尚幼的锦妃会活着还入选了秀女呢?对于选秀女的审核一事,不归微臣管辖,也不知道锦妃的姓名和来处为何,这个案子的确有诸多的疑点。但四皇子交代的肯定不会有假,单看口供再结合当年发生的事情,如果属实,微臣推断,冯家有可能花了重金调包了冯家的女儿让她活命。至于死的是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查的清,可刑部尚书赵安启就是当年苏州的刑部负责人,当年的知府已经病故,无从查证了。”

陆大人也说:“回皇上,如果四皇子的口供是假的,他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扯上当年的案子,他说冯德章是外祖父,这个肯定不是现编就能编的出来的,可换死囚到什么时候都是死罪。案子进行到现在,只能继续深挖细查才能有进一步的证据,不过四皇子和锦妃娘娘买凶杀人的事是铁定的事实了,这个张云和张楚兄弟以及四皇子都有承认。微臣认为,还是应该调阅当年的案卷重启调查,换死囚的罪可不是小罪。按照父亲所说,当年的罪证也是铁一般的事实,而且贪墨的银两也已入库,肯定不会有假。”

皇上也一直在想,这个锦妃到底什么情况,怎么回事,于是说:“依陆爱卿父子的猜测和推断来看,认为该如何推进案情?”

陆大人马上就说:“回皇上,依微臣个人的建议,应该去苏州调阅与之相关的案卷进京,同时也要重新调查走访当年的事情。如果皇上同意,微臣便可带人随时动身前往苏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