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9章 陆大人主动请求出任务 (第1/2页)

加入书签

下了一夜的暴雨,天都亮了,雨势也只是减弱了一点点,由暴雨转为大雨,陆大人派人去府中报了平安,并且让人告诉爹,出行要小心,到处都有积水。于是便回了北镇抚司换了衣服,本来不用上朝的,却不想接到了传旨,说是皇上宣驸马进宫议事。

陆大人也只能坐着马车进宫,要不是得上朝,大人恨不得骑马去。

终于上了朝,大人也不知道宣自己来有何事,等到皇上来了,却没看到皇上坐在龙椅上,而是站在大臣们面前,“诸位大臣今早进宫前都看到了什么,挨着个的都给朕说说。”

只要在朝上的大臣们都说,皇上,今早的雨比昨日小了一点儿,有一个说的,其他的就全部效仿,没有一个差样的。

大人是驸马,按理说发言的机会很少,平时都不用上朝的,独立的办案机构,不用天天打卡到朝议事,紧急要事直接面圣,何况平时陆指挥使在。可今天大家也奇怪,驸马来了,指挥使也在,皇上的面色普通,诸位大臣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皇上看只有二品大员没说了,就拦下了大家要说的话,“驸马,告诉朕,从昨天下午离宫,再到现在进宫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biqμgètν

大人也不知皇上为何这么问,但还是诚实的答了,“回皇上,昨夜京城中暴雨突然而至,微臣和指挥使不放心,想要在京城内看看,微臣知道指挥使两天一夜未睡,年纪大了,于是就出了门,发现京城中低洼处的百姓正在自救,全京城中这样低洼的地方有几处,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暴雨就快要淹没百姓的房屋了,微臣便进宫请旨希望皇上能下旨派兵部配合抢险,希望百姓都能平安。随后微臣叫上了北镇抚司不用当值的锦衣卫一直在抢险救百姓,兵部尚书是最早亲临现场的,后来内阁首辅秦大人,刑部尚书杨大人,也都冒着暴雨到了各地抢险,直到把全城的百姓都转移到高处才收工,虽说一直在下大雨,可微臣和几位大人商量过了,确定百姓没有生命危险了,微臣才敢回到北镇抚司。皇上心系百姓,百姓乃国之根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大明才能国运昌盛。”

皇上听了一直在点头,“兵部苏爱卿,你是最早到现场的,能说说驸马的表现吗?他是如何救百姓的?”

“回皇上,驸马从昨夜到今明,把京城中低洼地区和容易被淹的地区全都摸清楚了,而且亲到现场去救百姓,不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孩子,驸马都是亲自背着出来的,锦衣卫和兵部的人全都可以作证,整整辛苦了一夜。同时锦衣卫随着驸马去的人也是一样的表现,兵部的人多,微臣自认和锦衣卫的表现一样出色。当时微臣让驸马休息一下,可看着马上就被淹的百姓,驸马一夜未曾休息。这就是微臣看到的,不敢欺君。”

随后内阁首辅秦大人和刑部的杨大人也都说了驸马的事,陆指挥使突然明白了,儿子啊,用辛苦换来了更多的重用和信任。

太子这才说:“本宫与父皇一直在宫中等消息,可是不管谁来报,也只是以上发言的三位人,父皇和本宫问了驸马的情况,他们几位大人就说驸马一直在抢险第一线忙着救人。诸位大人,汗颜吗?”

皇上气的不轻了,“在朝堂上,有这么多位大臣,你们都是朕的爱臣重臣呐,没有一个关心百姓的生存和危险,除了几位大臣,你们都当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吗?心里没有百姓,你们啥也不是。民间流行着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朕给了你们官职不是让你们发财的,可曾为朕分过忧,解过难?朕的朝堂,不是只有陆爱卿父子,内阁首辅和刑部的爱卿,朕还有你们,可是你们心里可曾有过朕,有过百姓?”bigétν

说完,皇上接过太子手上的奏折,看百官不敢说话,这才生气的说:“这是京城的近郊连夜送来的折子,都是在报大雨后,山区危险,百姓被困的,现在朕问诸位大人,谁愿意领人去抢险救灾?”

整个朝堂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大人马上就站了出来,“微臣愿意带人前去,而且随时都可以出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