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章 人得认命 (第1/2页)

加入书签

自从穿越后,沈清连口音都不自觉变了。

都饥荒成这样了,当地采取的‘救灾’措施,竟是忽悠老百姓卖田卖地,让大户趁机兼并土地。

以往一亩良田至少要十石麦子,一降再降,如今半石麦就能换一亩,那没有地卖的,活生生被饿死得也不少。

七里村还好些,关键是沈、徐两个族长有手腕,那些吃不起饭的,能干活的介绍出去干活,实在干不了的大家救济两口,但就这也饿死了几个外姓人,有的死在外头了,有的死在家里了。x33

毕竟不是谁都像大伯和大哥一样能干,如今外头招人,每顿只给一个粗饼子也多的是人抢着干。

那些出去做工的,劳累却少食,可不就能死人。

之所以说两个族长有手腕,而不是有善心,是沈清看得明白,两个族长目的在维稳,而不在救助。

那些没饭吃的,能生事的麻烦都被搞出去了,剩下手无缚鸡之力的,能给村里惹出什么乱子?

何况几个大户还趁机收了不少外姓人的田地,待到灾情过去,那些外姓人若么给大户当奴隶,若么就滚出村子吧。

一直闷声不吭的沈坚有些诧异回头,看了沈清一眼。

他印象之中,堂妹向来闷声不吭的,即使说话也蚊蝇一般,压根让人听不清,今儿怎么说话声音清亮了不少,且还会关心这事了。

沈策倒没多想,他思索了下,回了句:“朝廷的官老爷都是贪的,咱们的县太爷也是个贪官,就算有粮也被他们贪没了。”

家里长辈都是这么骂的。

沈清抿了抿唇,也不问了。

她觉得自己问了句废话,从去年旱情出现至今,已一年半有余,这么大的事情压根没法瞒过上头。

赈不赈灾可以瞒,死了多少人不能瞒,否则来年的人头税布税让那些当官的来填?人少了,便耕不了那么些田,粮税也要当官的来填?

没有当官的会瞒大批死人的事。

只能说明朝廷从上至下全烂了,再则上头有没有赈灾意向还另说。

但从老百姓前些年日子还算太平来看,烂也是近些年开始烂的。

三人一路来到村后的一个山坡前。

山坡上乱木丛生,树木都已干枯的不像样,正好不用晾晒就能当柴烧。

沈坚把板车停在山坡下,从板车里取出镰刀上去砍树枝,沈策则从车里拿出麻绳,跟在后头收拾树枝,等捆了一大捆,就往回拖着走,往板车里堆。

沈清见状也帮着沈策拾柴拖柴。

沈策忙道:“小妹,你病刚好,别忙了。”

事实上他妹妹在家也会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乡下养孩子没这么娇惯的。

但妹妹今儿不是病刚好吗,他担心妹妹再累病了。

“没事,我已经好了。”沈清回了句。

她早上刚醒来时是没什么力气,这会倒是好了些。

许是小孩子就是精力旺盛。

沈策叹了口气,只好不再管她。

直到板车装满了柴,沈坚和沈策一屁股坐在地上。

沈策还拉着沈清坐了下来。

沈清犹豫了一下,便也入乡随俗,直接坐在黄土地上。

接着沈坚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沈清抬眼看去,见他拿了本《大学》,书皮已经很旧了。

沈家的男娃基本都上过学,除了沈策以外。

就像沈坚和沈进,都是六岁便入村中学堂,沈坚念了六年多,沈进则念了三年多。

轮到沈策就倒霉了,他不到六岁爹没了,半年后娘又没了,这一守孝就把沈策入学的事给耽搁了,沈坚和沈进也是在原主爹死后被勒令停学的,之后再没让上过学。

原本普通老百姓不讲究这个,毕竟还有礼不下庶人一说。

但沈老头是个心气高的,总想着老三早晚要考中功名,这礼制一定要遵守,省得往后落个把柄给人。

所以就连老三沈昌,也被沈老头勒令为二房夫妻服丧两年。

就因为原主爹娘耽误了老三两年学业,赵氏可没少咬牙切齿说二房害了她儿子。

她怎么能不恨。

这童生的平均年纪,也就16、7岁。

沈昌16、7岁都下场考过童试,可惜都没考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