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章 白垩纪时期的气候骤变 (第1/2页)

加入书签

因为大型掠食者也很聪明,毕竟外出捕猎,跑到伶盗龙族群的领地上撒野夺食,单枪匹马,还光明正大的在它们的领地上享用不劳而获的美味大餐,必然会受到伶盗龙族群的集体疯狂敌视。

饥肠辘辘的伶盗龙族群,虽然不敢正面和大型掠食者与之抗衡,但是它们在被大型掠食者夺食期间,并不会将猎物白白拱手让人,它们不会逃离,而是会选择躲藏在大型掠食者附近足够远的地方,利用吵杂的叫声,进行不断骚扰。HTtρs://Μ.Ъīqiκυ.ΠEt

这样一来,就可以兵不血刃的驱使大型掠食者离开。

值得有意思的是,伶盗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如今的北美洲大陆上,在遇到大型掠食者夺食期间,绝不敢和大型掠食者奋起抗争。

尽管它们数量规模庞大,但是它们体型较小,力量也相对较小,无论进行多少激烈的斗争,依旧不是大型掠食者的对手,一头体型庞大的掠食者,光凭强悍的力量,就可以碾压伶盗龙,因此,伶盗龙想要保住小命,唯一的办法,就是逃跑,或者集体等待。

希望大型掠食者抢走它们的食物,原地享用完之后,还会剩下点什么。

但很遗憾的是,大型掠食者通常都会把抢夺来的猎物,叼走原路返回到自己的领地中享用。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伶盗龙的等待,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它们的等待,只是坐井观天,白白将到手的猎物拱手让人。

伶盗龙生性谨慎,在遇到大型掠食者夺食期间,并不是害怕对手,即便对手的体型要比它们大许多倍,但要看对手是谁?

如果对手仅仅只是植食性恐龙大块头,只要是可以捕获的猎物,伶盗龙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眼前白白到手的猎物,它们会集体观察,找出猎物的弱点,然后展开追逐,将猎物驱赶到提前的埋伏地点,利用周围地形优势,采取机动性作战,运用数量,以及灵活性,对猎物展开攻击。

通常情况下,一旦猎物被一大群伶盗龙团团包围,驱赶进埋伏圈内,无论猎物体型多么庞大,最终的下场,依旧难逃死亡的厄运,会被伶盗龙族群从四面八方接二连三疯狂袭击,直至重创,血流不止,轻而易举的放倒,接着大卸八块,活活吃掉。

但换句话来说,伶盗龙的对手不是植食性恐龙大块头,而是它们的同类,一头体型要比它们大数倍的食肉恐龙,伶盗龙就会有大麻烦了,如果对手头脑发达,肌肉强悍,拥有庞大的身躯,嘴里还长有十几公分如同匕首般锋利的大牙齿,它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转头逃跑,或者远离。

就算是一群伶盗龙,集体作战,也不是大型掠食者的对手。

伶盗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但是它们依靠顽强的生命力,适应了当时的生活环境。

然而,其它适应力比较差的掠食者,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它们有的体型庞大,有的体型弱小,为了捕获更多猎物,也和伶盗龙一样,采取群君生活,共同捕猎。

它们或许曾在侏罗纪结束之前,也就是公元前1.44亿年前,依靠周围环境优势,以及丰富的捕猎技巧,称霸一时。

成为侏罗纪时期,最顶级的捕食者。

塔读@告^在线免。费阅&读!wwω.ЪiqíΚù.ИěT

往往体型越大的捕食者,在每次物种大灭绝中,受到的影响最大,也是最深的一种。

体型庞大的劣势,也是导致它们快速灭绝的不利因素。

因为体型越大,它们摄入的食物也就越多,当周围环境发生巨大改变,食物极其匮乏的时候,捕食者一旦缺少食物来源,无法以新出现的食物为食,那么它们只能走向灭亡。

不过,物种大灭绝不仅仅只发生在陆地,它总是来的毫无征兆,悄无声息。

总是会在无时无刻,不经意间持续发生。

也许这个过程不会太慢,但遇到不可遏止的时候,灾难一触即发,就会像刚刚苏醒的洪荒猛兽,一旦真正来临了,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物种大灭绝,一旦发生,就是全球性,乃至地球性的。

除了陆地以外,海洋也会发生,事实上,每次物种大灭绝,最先开始,都是以海洋为基础的。

当然,海洋面积要比陆地大,因此,海洋发生物种大灭绝的规模,以及范围,包括杀伤力,要比陆地大很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次物种大灭绝,海洋灭绝的物种数量,要比陆地更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