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章 患者等待的或许不是医学奇迹,老师亲自出手 (第1/2页)

加入书签

“拍过!检查结果跟您这里差不多。”

患者迟疑了一下这才回答。

“片子带来了吗?”

“我得去问问我儿子!”

患者明显在推脱。

李敬生看到患者起来时,用左手艰难的托着腰骶位置,表情略显痛苦,暗自咬紧牙关,腮帮都凸起来了。

“慢点,慢点!”

他赶紧跑过去扶住患者。

出了医技室,李敬生心中的不安更强烈了一些。

大清早的接到个手法正骨复位的活,他挺高兴的。但是不能像鱼儿一样,见铒不见钩,见利不见害。

与这个患者交谈时,他能感受到一丝恶意。

也说不上来,就是与各类患者打交道多了以后,一种敏锐的职业判断。

999以上的患者,前去就医时都会对医生抱有好感,甚至可以说是敬畏、巴结的心态。

因为他们需要医生为其解除疾苦。

双方本身也是合作互信关系。

古代郎中有六不医,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不信医者不医。

不信任医生的病人不能医治。

李敬生下意识的打量这个患者,脸色暗黄隐隐有点发黑,眼袋非常严重,都能有婴儿的半個拳头大了。

眼神略显浑浊发黄。

头发微微凑乱,胡子留着茬儿,应该有两天没刮过了。

“哎,哎,等等,挂到我衣服了。”

出门时,因为李敬生扶着患者,导致过门框时宽度有点不够。患者的衣服不小心挂到了门锁边沿。

患者立刻停下,微微转身用右手去弄被挂住的衣服。

也就在这一瞬间,李敬生赫然发现患者的右手腕位置有着一小块淤青,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点。

这是静脉滴注后留下的针眼。

那一小块淤青浮肿,则是输液后,药物渗透所致。

他的眼神微微一缩。

仅输液一两次很难形成这种现象。通常需要做了留置针头,输液多次才会出现。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小护士扎针技术不行,出现药液淤堵,甚至伤到血管。

不管哪一种情况,都说明患者在其它地方输过液,而且时间非常近。

这个最多两三天就能自动消除掉,快的甚至一天多就行了。

李敬生这次没有动声色,因为这名男子年约五十岁,这个年纪的男人狡猾起来,那简直骗死人不偿命。想从他嘴中问出点什么,太难了。

特别是对方故意想要隐瞒的东西。

更加问不出什么。

李敬生扶着患者回到外面的诊台,故意暗中观察这个男人的坐姿。

坐下时,男人的妻子和儿子一左一右扶着,男子的右腿略显僵直。这个现象,李敬生在医技室就发现了。

髋关节受伤,应该不会导致膝盖也弯不了啊!

联想到患者手上输液留下的痕迹,以及问话时的言辞闪烁,还有诸多疑点,李敬生已经决定放弃这单业务。

他的小诊所刚发展得好一点,算是有了一点盼头,要是接个有问题的活,一输输到解放前都算是好的。

就怕直接把他的小诊所干倒闭。

“麻烦你把你爸爸在医院拍的片子拿给我看一下。”

李敬生直接对患者的儿子说道。

患者的儿子看向父亲。

“爸,在人民医院拍的片子不是你拿了吗?”

这儿子实力坑爹啊!

一句话,曝露出许多信息给李敬生。

“哦……瞧瞧我这记性,都不知道是忘在家里了还是落在医院了。李医生,在您这里拍的片子也是一样吧!我这痛得厉害,行动也不方便,您要不先给我治疗,下次过来换药啥的,再拿给您瞧一瞧。”

患者一句话轻飘飘带过,催促着李敬生赶紧帮他治疗。

真当李敬生年轻,好糊弄呢。

“治疗的事情先不着急,至少要把病因弄清楚。”

“您看,后面还有好几个病人等着呐!先给我用点药,止止痛也行啊!再说了,都夸您这儿的医术高明,我这种小伤小病,对您来说还不是药到病除吗?”

患者催促着。

他越是急,李敬生就越是警惕。

当初在第一医院刚转住院医师时,组内一位年纪大的副主任医师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那个病人住院治疗快两个月了,肺癌晚期。

医生和护士都劝他拿点止痛药回家吃,没必要人财两空。

家属虽然没明确提出来,但是也有那个意思。

毕竟在医院住着,每天的费用不是一笔小数目。

病人始终不肯出院。

那位年纪大的副主任医师交代组内医生和科室护士,给这个病人换药,用药,必须有一位高年资主治医师或主管护师在现场才行。

李敬生有一次进病房,那个患者虚弱的对他招手。

说是呼吸时很痛,还有点喘,让李敬生给他用点止痛药和平喘的药物。

当时上头的主治医师正好去其它科室会诊了,李敬生想着也不是啥大事,就给那个患者开了一点止痛药。但是平喘的药物涉及到较高深的药效与药代水平,他没敢冒这个险。

后来这事被副主任医师知道了,把李敬生叫去办公室当着所有人的面骂了个狗血淋头。

那真的是一点情面都不留的那种。

骂完后,他看着李敬生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你以为患者一直坚持住院治疗等的是我们创造医学奇迹吗?他等的也许是一场事故。”

听完这话,李敬生后来再进那间病房,每次看到那个患者都会汗毛直竖。

那个患者再找他开药什么的,都是能推就推。

实在不行就找主治医师过来处理。

这么几次后,那个患者就不再找他了。

眼下,看着这个髋关节摔错位的患者,给他一种似曾熟悉的恶寒感觉。

说不上来,这个患者对他很尊敬,很信任的样子,与他说话时,脸上也会努力挤出笑容,但是仍然让李敬生感受到一丝莫名其妙的恶意。

“这样好了,你们先坐在那边休息一会,我治疗这种髋关节错位并不擅长,你们对我又是如此信任,我试着请一位大医院的医生过来帮忙看看。”

李敬生决定请徐医师过来帮忙。

星期天,徐医师应该是不上班的。

患者这次倒是没有反对。

他也看出来,再坚持也没用。

李敬生当场打电话给徐医师,说实话,他心里也没什么底。

徐医师的脾气很古怪,不一定会来。

“小李,什么事?”

电话刚接通,那边就问道。

“我这里来了个髋关节受伤的患者,摸骨和x光片检查都提示只是关节有些许错位,但是我有些吃不准,能不能请您过来帮忙会诊一下?”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三秒。

“伱怀疑有骨折还是其它问题?”

徐医师刻意压低了声音。

“其它吧!”

李敬生当着患者和家属的面,自然不便明说。

“行,我半小时后赶到。”

说完,徐医师直接挂断了电话。

老师一会就赶过来帮忙,李敬生顿时心安了不少。

他抓紧时间处理其他患者。

昨天的诊所一周年庆典活动还是有点效果的,一早上接诊了七个患者,而且全都是新患者,这种盛况就连那次上都市日报都没发生过。

一名眼圈发黑,头发凌乱的男青年坐了过来,哈欠连天道“医生,我今天早上起床感到头晕,浑身没力气,还有点恶心,怀疑感冒了,你帮我开点药吧。”

李敬生给这男子测量了一下体温,低烧372度。

在临床诊断中,他特别讨厌37度左右的体温,因为这对诊断很不友好。

说没发烧吧,体温又高于正常值。

说发烧吧,又堪堪达到低热的标准线。

而且如果是刚起病,然后出现低烧,往往预示着病情还不明显。

这时候用药不太好拿捏。

西医讲究的是对症治疗。

有什么症状就帮病人解除这个症状。

低烧,在临床上一般是不予处理。让它烧着,本身也是免疫系统开始与病魔战斗的一个表现,没必要压下去。

但是患者会感到难受啊!

低烧的时间稍微久一点,患者就会感到浑身乏力,不舒服。

小诊所竞争激烈,你不用药处理低烧这个问题,患者觉得疗效不显著,下次不来了。

所以,李敬生很讨厌低烧。

“你的体重是多少,称过吗?”

李敬生发现患者的脸部略微有点胖,但是看上去不太自然的那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