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0章 280把他们全都架起来 (第2/2页)

加入书签

父皇他还是个不好战的人,那你可真是想错了。

每次作战之前,他都要亲自归拢情报,制定战略,把握细节。

不好战,他能把军事全都攥在这里手里?

直接放权让手底下的大将们去研究,才是正常操作啊!

“你误会父皇了。”

朱标小声的反驳了一嘴。

王布犁也懒得跟他争辩,是伱懂历史,还是我懂历史?

老朱他自从对攻打蒙古人失败之后,就已经由激进派转为保守派了。

对于疆土的扩展,已经失去了许多进取心。

他目前的主要精力全都是放在如何更好的治理国家,并且整出来一套经验来给后世子孙铺路。

其实作为皇帝理应最后演讲鼓舞之类的,但老朱与众不同。

咱堂堂皇帝,如何能排在臣子后面。

要讲就第一个讲,万一有人把朕的词给说了那可怎么办?

紧接着就是太子上前鼓舞。

其实也是在向众人表明,你们这帮人将来也是我的臣子,我当了皇帝也会提拔你们的。

所以你们这帮人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干!

现任天子以及未来的天子,两代皇帝接连给你画大饼。

这帮一直在国子监读书的学子们,哪遭受过这个,于是更是欢呼雀跃起来。

他们相互激励着到了北方一定要精诚合作,干出一番政绩来,争取早日回到朝堂之类的。

紧接着是曹国公李文忠作为校长,更是对这帮学子们流露出一些感情出来,但听起来依旧十分的严厉。

因为北方并不是安全的,那些蒙古人磨刀立马,时刻想要反攻大明。

但是我大明在边境陈兵数万,只要蒙古人敢来,就一定会同他们拼死作战。

唯一的缺点就是大明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摸不准蒙古人会从哪块地界进攻,万一被他们偷袭了。

李文忠希望你们这帮接受了军事教育的学子们也能挺身而出之类的话。

待到王布犁上前讲话,作为副校长那职责同样不小。

“诸位,你们都是文化人,我王布犁在你们面前算个大老粗。”

“哈哈哈。”

王布犁的话刚开个头,就惹得众人大笑,一时间有些放松。

胡惟庸着实是没有料到王布犁会这般贬低自己。

谁人不知道王驸马写的诗词是极好的。

就连浙东派的那些酸儒们,也写不出来这种磅礴大气的诗词来,只会写一写自己当年有多辛苦才有读书的机会。

可宋濂小时候就有神童的名头,他的那些老师们可不是寻常百姓,自然对他多加照拂。

对于这些人的底细,胡惟庸早就叫人调查的干净。

他们这些读书人关系背地里可是错杂的很,一心想要在新朝上位。

可目前而言,胡惟庸觉得自己秉承了李善长的一贯政策,坚决不给他们这些人机会。

所以在胡惟庸看来,王布犁再给这些学子们大开方便之门。

他明明是淮西集团的人,怎么还给对家扛旗,这可不利于大家接纳你王布犁啊。

“诸位也都知道我王布犁以前就是个县衙小吏,幸亏做事勤勉有效率,才入了陛下的眼。

陛下又交给我办了几件事,都完成的不错,这才有幸成为了陛下的女婿。”

王布犁环顾四周:“诸位我并不是炫耀什么啊,只是单纯的摆事实。”

人群里站岗守卫的平安撇撇嘴,你小子可没少炫耀这件事。

许多人都入了陛下的眼,可怎么没见他老人家嫁女儿的。

偏偏嫁给你的还是嫡长女,这种份量还用旁人重点强调吗?

“就是炫耀。”

台下的胡惟庸也始终王布犁那一夜,他准备拉拢王布犁,结果这小子把驸马都尉的腰牌亮出来,满脸都是那股子得意之色。

因为这个操作,着实是让当时的胡惟庸有些发懵。

陛下凭什么看上这小子了!

坐在高台上的朱元璋指了指王布犁:“朕的女婿就是有分寸呐。”

王布犁不单单是夸自己,更是夸老朱有眼光,朱元璋听出来了。

“而你们全都是国子监的翘楚,不是翘楚的能连续经过笔试面试,再经过曹国公的训练坚持到今天的吗?”

王布犁的话音落下,许多学子交头接耳的。

脸上的得意之色忍不住流露出来。

驸马爷他说的确实是有道理。

被人肯定也是人需要的一种情绪。

他们在李文忠这里经历了高压训练,很多战术要领都没有得到领会,甚至大部分人射箭这个技能也没有完全掌握。

毕竟这可不是半年多就能得心应手的。

如今被王布犁这么一夸,顿时觉得这番苦是没白吃。

许多人都没有出过国子监,未曾接受过社会的毒打,认为只要吃过一阵苦,将来就能天天吃甜的。

可惜大部分人都是事与愿违,王布犁也没有戳破这个谎言。

纵然是人群当中的方孝孺,也因为王布犁的话,感到心情愉悦。

这就是被驸马给肯定了吗?

他们这帮人大多都是书生意气,想得理所当然,可现实逻辑往往不是理所当然的。

“诸位,连我这个微末小吏用心为天子办事,都能被天子提拔,甚至把他的亲生女儿嫁给我。

若是你们这帮翘楚将来做出一番成绩来,难道陛下还会吝啬赏赐吗?

毕竟平民出身的女婿,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

王布犁直接给这帮人,架起来了。

论常识地位,一个小小吏员,如何能比得过这些国子监的学子们?

要知道国家给他们的供给都会比吏员高的。

不少人心里的小火苗开始腾腾燃烧,甚至还有人打听天子有几个女儿之类的,自己能不能排上队。

依旧是有人出声骂他癞想吃天鹅肉之类的话,又传来一阵嬉笑声。

娶公主怎么了,只要咱们干得好,还不能想一想了,陛下都没有怪罪驸马。

朱元璋倒是觉得王布犁这小子可真行,他都能把这种事拿出来激励这帮学子们。

不过转念一想,王布犁说的其实有道理。

他的女儿也有不少,将来从这些去北方历练者挑出一两个人来,也是相当不错的。

他们能有王布犁一半的做实事的能力,朱元璋就觉得自己算是赚到了。

反正联姻这方面,他的儿子们也还小,将来也能娶各个勋贵的女儿。

朱标也被王布犁的发言给惊到了。

还得是你啊。

先前他们都是从国家利益,个人前途给这帮学子们画饼,哪像王布犁给他们从个人命运画饼。

娶公主这种事,是能够当众拿出来说的?

虽然大家都想,可当众说出来,这群读书人脸皮薄,怪不好意思的。

故而大家也就是在下面嗡嗡议论,并没有高声附和王布犁。

不过王布犁的这番话,他们倒是听进去了。

在北方做出成绩来,将来也好娶公主。

尤其是看王布犁这个参政的经历,完全不像是娶了公主之后,自己仕途就完蛋了那种,好像还更加容易了。

王布犁瞧着下面这群被忽悠住的学子,决定再给他们放个大招。

让他们好好坚持坚持,享受一下北方的大好美景。

“诸位学子们,临行前我也没什么好送你们的,索性就送你们一首有关北方的词吧,希望能够给与你们更多的精神力量!”

王布犁说完之后,底下的学子们就炸锅了。

驸诗词水平,那可是高出旁人许多节的。

朱元璋摸着胡须对着左右道:

“好家伙,咱这女婿还整首新词来,朕倒是要听一听。

他这个没去过北方的人,做出来的词有几分北方的某样。”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