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1章 281历史大乱炖 (第2/2页)

加入书签

吃喝玩乐吧,他样样都沾,而且还尤为擅长。

就算是长久不上值,陛下也不会怪罪他。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李景隆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

像他这种人,一旦被陛下交代点事情,那必定要立即投入进去,恨不得马上干好才给陛下汇报。

哪像王布犁这样,纵然是天子交代了一些事。

那也是慢悠悠的干,一丁点都不想要表现自己。

单单是这份心态,李景隆就觉得自己比王布犁差的太远。

想要学,可又没有那么足底气!

李景隆觉得自己想要的太多,一丁点都不如王布犁洒脱,当真学不来。

自己只能是老老实实继承自家老爹曹国公的爵位外,并没有什么其余的道路可走。

兴许再过两年陛下对北元用兵的话,也就当了自己该上战场机会。

朱标听着王布犁敷衍的话,也不知道他当初所言的香皂原材料,是从猪身上哪个部位搞来的呢。

猪骚臭骚臭的,朱标实在是无法想象。

王布犁到底能有什么神仙手法,把这味道变成香的。

一直都好奇的很,但是也没有什么渠道,关键是这点上,王布犁还是能保存秘密的。

朱元璋今天心情很好,一方面是这帮学子终于出发去北方了。

另一个就是王布犁这般吹捧他,着实是让老朱有些飘飘然。

咱能比得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成吉思汗呐!

哈哈哈。

朱元璋内心狂喜,周遭臣子的讨论声,更是让他洋洋自得。

旁人要是吹嘘老朱,朱元璋还没那么的得意。

王布犁那可是能进入仙境当中,催动法器之人。

他能代表寻常人吗?

一看就是福禄厚泽之人,说出来的那定然是真心话。

尤其是朱元璋觉得王布犁平日很少吹捧他,并不像那些臣子似的。

所以今天这首词一出,着实是让朱元璋对王布犁的好感直线上升。

咱这个女婿,果然是没白心疼他!

于是大手一挥,你们都该干嘛干嘛去吧,老朱说是摆驾回宫。

顺便王布犁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反正来都来了,随朕一同回宫,正好商议事情。

于是城内的人流是背道而驰,大批的学子们带着包裹出城,而皇帝的仪仗队则是回宫。

胡惟庸本想着要在路上同王布犁聊一聊。

结果他被天子叫上銮驾了。

嘿。

胡惟庸当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毕竟天子的銮驾平日里能上去的也就是太子一个人。

现在又多了一个女婿。

陛下对于王布犁的恩宠未免过于突出了,以至于胡惟庸分外不解。

难不成有什么十死无生的任务要交给女婿去办,比如干掉北元皇帝之类的?

否则胡惟庸想不出来,天子凭什么如此厚宠于王布犁一个平民驸马。

他身后也没有什么势力可言,他爹还是靠王布犁的关系能同不少勋贵搭上话之类的。

毕竟在城内筹建郎中医院,他爹也没少从中牵线奔走。

这大轿子,王布犁还是第一次踏上来。

光是抬轿子的就是前后左右一大帮人,王布犁坐上感受不到一丁点的颠簸。

这相当于加长版的劳斯莱斯,简直是过于豪华哦。

老朱在车架这方面还是挺讲究的,也禁止手底下有人犯错僭越,一旦发现必定会狠狠惩罚。

“布犁啊,这首词写的不错,咱很是喜欢。”

朱元璋坐在正中间,朱标王布犁二人分坐左右。

“岳父喜欢那就再好不过了。”

王布犁坐在柔软的垫子上,眼睛也在打量这个轿子。

看着奢华,但是功能不全,不如传说中张居正的轿子。

据说比这个还大,里面还带厕所以及厨房之类的。

简直是把一个小型房子给托起来的。

“但是朕有些疑问,伱没去过北方,如何能想象出来的那些场景?”

王布犁倒是毫不在意的道:“诗词又不一定是亲眼所见,难不成飞流直下三千尺,诗仙李太白亲自去丈量了?”

“哈哈哈。”

朱元璋指了指王布犁,你可真是个滑头啊。

不过今天朕高兴,不与你计较。

朱标闻言也是莞尔一笑,父皇总是想要套王布犁的话。

也不知道王布犁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说的话总是那么的有道理,让人看不出什么破绽来。

朱元璋见问不到什么,便立即转到正事上来:

“布犁啊,其实朕一直都有个担心,想要让你帮咱分析分析。

毕竟咱是一家人,这些外臣当中,咱最信得过你这个女婿。”

完蛋。

王布犁心里暗暗叫苦。

老朱这架势一看就是要分享不能往外说的秘密啊!

否则也不会给他自己先往身上迭buff。

就是不知道老朱要分享哪方面的。

毕竟自己知道皇家的秘密太多,那可真是有点麻烦。

要是马皇后说咱们是一家人,那王布犁相信,可老朱说这话嘛,若是马皇后在场,他也相信。

单单是老朱当着他儿子的面说,王布犁在心中的信任感就弱上三分。

他早就是个成熟的机器了,就算许下诺言也可以随意变更。

“岳父尽管说,小婿能出主意一定出主意。”

“好。”朱元璋也不给王布犁拒绝的机会:

“朕再想,若是朕故去,标儿也故去,他儿子刚刚七八岁就需要继承大统,标儿留下四个辅政大臣。

可是那个辅政大臣通过,干掉了另外三个。

咱乖孙的娘以及身边的宦官,全都倒向朝中的辅政大臣,他都要摄政了。

这种情况,你可觉得有破解之法?”

“啊?”

王布犁觉得朱元璋的脑子是怎么会突然想到这种情况的。

听着越来越像他已知历史世间的乱炖。

既有多尔衮、鳌拜的影子,皇后、宦官与辅政大臣勾结,又有点张居正的意思。

“等等。”

王布犁突然心里一惊。

好家伙,这大轿子里就咱三个人。

老朱假设你们父子俩都死了,那个辅政大臣显而易见就是我呗?

你怀疑我联合朱标他媳妇和小皇帝身边的宦官,干掉其余辅政大臣,然后玩摄政那一套?

我呸。

老朱你也太会给自己设置假想敌了,老子就是一个打工的,凭什么给你大明朝陪葬啊!

自古以来,辅政大臣能有几个人有好下场的。

“岳父如何会有这种想法?”

“最近读史书,心有所感,一直没有找出合适的应对之法。”

王布犁翻了白眼,不知道你有没有读到你自己卖钩子的野史。

他算是明白过来了,老朱一直都在设计制度,就是为了大明千秋万代。

王布犁知道老朱这个担心是白担心的,等你死了,接下来是靖难战事。

可不是我这个权臣干掉其余辅政大臣摄政之类的,有朱小四在,轮得到我来摄政?

老朱他果然是不懂大明的!

“岳父,这种事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办。”王布犁轻微摇头:

“主要是辅政大臣他一个人干掉其余三人,难不成朝中就没有人能够制止他?

那些勋贵集团的人呢,大明文武相互制衡,可不是文臣一家独大啊!”

是啊。

朱元璋心里也是纳闷,大明勋贵都去哪里了?

他一直都不明白,就算他是有些压制武人的,可也不至于朝中一个掌握兵权的勋贵大臣都没有。

隆庆只是叫来三个文臣作为辅政大臣,这一丁点都不对劲。

军权再谁手里呢?

勋贵靠不住,最终能扛事的还有各地的藩王,怎么一个都不见来呢?

莫不是哪个子孙根设立内阁新制度一样,把藩王的兵权给夺了?

亦或者在老四之后,还发生了大汉那种七国之乱了?

朱元璋一直都觉得自己设计的制度问题不大,子孙不成器只要好好依照就能稳妥的统治下去。

可是他已经发现许多问题了,个个都让他头疼,所以才会找机会询问王布犁。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